精采書介


在顛覆世界與被世界顛覆的兩難之間

◆黃克先(作者畢業於台大社會研究所碩士班)

大使命的吊詭

  神人隔絕的苦境,在耶穌作為挽回祭被釘、成就救恩後,使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然而拯救世人的第二部曲,隨即在耶穌升天前向門徒揭示後展開──即《顛覆世界的教會》書中所謂「大使命」( great commission )的交付:「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太廿八 18-20 )這前(神的恩典)後(人行動的回應)呼應唱和的協奏,譜出了救恩成全、以福音顛覆世界的第一樂章,往後幾至今千年來,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都不斷在世高唱此福音得勝世界的凱歌;然而,正因此歌譜上的音符與紙張皆來自於「應被顛覆」的世界,同時吟唱歌曲者也為在世而不屬於世的基督徒,因此在這過程裡也暗藏著被世界顛覆的吊詭。

手段與目的間的混淆

  由此,許多問題便在傳福音過程裡不斷衍生,最明顯的就是傳佈手段的選擇,由於人的溝通立基於彼此的共同點上,讓人接受福音的前提往往是必須藉由對方可理解、接受的方式進行,欲顛覆世界的我們就得苦思如何借用世界的語言與元素來顛覆它,因此不免令衛道者擔憂宗教日益世俗化的危機,尤其在以傳播福音為旨的團體、刊物或歌曲裡,然而主事者卻以為這些改變毋違聖經道理,只求福音廣傳,何為不可。再者,手段的考慮一旦成為傳福音的焦點後,也容易混淆模糊了終極目的,而造成相當的盲點,例如佈道會有時砸下銀彈,辦得有聲有色、人山人海,但曲終人散後卻徒留集體狂歡後的空虛。最後,為了達成傳福音的最大效益,也不容易有機會省思到底終極目的為何:就是增加教會信徒名冊上的數字嗎?還是每次台上呼喊決志後底下的熱情回應呢?人並非神,真正的果效要如何評估,進而採取適當的調整與再行動呢?

回到神起初的心意

  在《顛覆世界的教會》書中,作者葛列格•勞瑞提供了以上詰問的一種思考方式。身為美國加州〈豐收基督徒團契〉的主任牧師,在傳福音的工作上戰功彪炳,本書開頭的第一章就回顧了他如何帶領卅人的小查經班增長為一萬多人的大教會,又如何在巡迴全美的佈道會裡讓超過十七萬人決志跟隨耶穌基督。如此顯赫的數字,讓許多有志福音工作者忍不住想問他如何做到,盼望這本《顛覆世界的教會》就是一本教會增長實務 DIY 手冊。但令他們遺憾的是,作者卻在書中一再回到「古老的」聖經、回到沒有龐大資源與知識的時代──使徒行傳,也回到你我或許覺得有些老掉牙的論調:倚靠聖靈、來讀經吧、照神旨意。這個近乎偏執的堅持,是因著作者昧於當前時勢,寧可蒙著眼來固守傳統、畫地自限嗎?還是他的確有過人的體會與擇善固執呢?本書精采地直指當前美國許多教會遭遇的問題:第三章的 〈來消費還是來同領聖餐〉談到許多教會為求增長而朝消費主義靠攏,作者的這段話,或許可為上述疑問提供一些解惑:

  「 教會增長運動帶來些美好的結果:受到激勵的信徒開始更努力要切合人們真正的需求… …可是我也看到一些危險,如果我們讓自己完全依賴一些巧妙的行銷手法,就等於是把焦點從福音信息轉到包裝技巧上了……切記,不要讓那些方法轉移了使徒行傳中所顯示的,神對教會的起初心意。 」

放慢腳步,再思「數字」

  「數字不能代表一切」,這是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的,這句話或許會讓因著他揭起的驚人數字而買下這本書的讀者感到失望。或許有人會反問:「每個數字就代表每一條得救的靈魂,難道有什麼事比讓更多人得救更重要嗎?這可是連天上的天使都鼓掌叫好的呢!」沒錯,但請謹記作者並非認為「 numbers are nothing」,而是說「numbers are not everything」,這看似相去無幾、用類似單字拼成的句子,在屬靈上卻有著無比重大的意涵,特別是在當代社會的情境底下。在現代性(modernity)日益猖獗的今日,原本始於資本主義經濟邏輯的工具理性進入了社會分化的各個領域裡,提倡效率的思考底下要求以數字證明進步與成就;而在消費文明昌盛的社會裡,人人抱持市場法則目視一切,對廠商的黃金律就是「投消費者所好,你的場子一定熱得車水馬龍」。這樣的風潮也吹進了號稱神聖的宗教場域,以至許多聖經裡的核心價值被原本只是手段之物偷天換日地替置了,身為教會領導者卻過快地跳躍到可見的數字及短暫的效果上,一味追求能讓更多人擠進教堂的方法、能使更多人參與的排場,卻沒有用心思考到底什麼樣的轉變才是「福音的大能」,什麼樣的心態才是「披戴基督」,什麼樣的長期食糧才是奔跑天國路時牧者該給會友的提攜與帶領。說穿了,作者只是運用聽似過時的曲調,讓急奔亂竄、汲汲營營地把教會當企業經營的逐利者願意慢下腳步,喚醒那可能是塵封已久的種種,而將手段與目的用生命中的砝碼重新思量後,再小心翼翼地擺置一番。即便牧者再確認後的行動依然一如以往,只要他們曾因著書中的牽引而反省再思,我認為作者在本書的企圖仍是成功的。

管用與神的喜悅

  在文中有則小故事說到,曾有位牧師論及教會增長的方法,他說: 「只要管用,又能討神喜悅,不管什麼方法我都會去做。 」但本書作者說:「 對不起,我不是在雞蛋裡挑骨頭,但我必須修正那句話,不是『只要管用』,而是『只要神喜悅』。如果是神所喜悅,就會管用! 」在這句看似過度講究字句的保守堅持裡,我看到信仰的真義閃耀發光著!的確,太多時候,我們限於時空、能力,會像哈巴谷一般向神抱怨為何以大惡懲小惡,也會小信地看看腳下的海面是否仍然穩固,卻忘卻了當我們處心積慮地找尋幫助和力量卻又遍尋不著時,恐怕神只想問我們一句:「你站在我這邊嗎?若是,那你在擔心什麼呢?」剛強如約書亞尚且宥於眼前與耶利哥人的勝負而望了神自會做祂軍隊的元帥,更何況是我們每個在現今社會服事中的人呢?若真是討神喜悅了,那麼即使眼前挫敗與不堪,難道我們沒有因著抓住神應許而有等待時候到來的恆心嗎?若是方法失去了合適的信仰立場,儘管面前人山人海、人群前呼後擁,難道我們不會擔心瞎子領瞎子的審判速臨嗎?

這本書裡有答案

  這麼說來,這本書全無新意,毫不出色嗎?作者葛列格真是心蒙脂油,不知讀者想要的是更實際、明確的實務準則、傳教手法嗎?我想不是的,只是作者誠實地將所謂戰功彪炳的核心原因陳述出來,而不想嘩眾取寵地、洋洋灑灑地羅列這過程裡的技術性細節,他也謹記其第三章的標題「來消費還是來同領聖餐」,務要避免這本在美暢銷不輟的書籍僅淪為讀者手上的消費品,而能抓緊信仰的核心,就是那二千年前能顛覆地中海世界、卻不被世界所顛覆的福音。或許您認為,講了半天還是老生常談,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那麼請您不妨再拿起這本書端詳端詳(甚至可以從上光封面、亮麗美工開始),想想它是如何來到您手上(當前資本主義社會的書市邏輯),最後再複習一遍書中主旨(傳達著古老但永遠安定在天的信息,提醒讀者應把握但又得謹慎世俗思潮的侵蝕)。事實上,「它」本身或許就是個最佳明證,足以回答「該如何傳福音」這個吊詭問題。

(摘自《 台灣教會公報 》第2736期 2004年8月2~8日)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