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40期】2006年3-4月出刊

本期目錄:
沒有人理,何來神學?
哥斯大黎加的女兒
回顧漫畫褻瀆風波
政海翻波、浴火重生的真理勇士查理士 • 寇爾森


曠野人物/政海翻波、浴火重生的真理勇士查理士 • 寇爾森

◆ 陳培德

  「卓克( Chuck ),告訴我,你還好嗎?」

  「我想還不算太不好。水門事件和全部的指控,的確給我帶來了一點磨損。但是,湯姆,我想談談你自己。你變了,到底發生了些甚麼?」

  「……是得到了成功,但總覺得好像失去了些甚麼?(湯姆在沉思)我感到十分孤單。有些時候我甚至會在午夜睡不著,要起來在房間裡踱步,或數小時不斷地凝視著黑暗……。」

  「我不是很明白。湯姆,你我早已認識多時,你的成績向來優異,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事事不是都很順心嗎?」

  「卓克,你說得很對,但我的生命並不完整。我每天都上班工作,全力為公司業務努力打拚,但我生命裡確實存在一個大黑洞。我開始讀聖經,想找出答案。這股催逼的力量讓我幾乎確信,我需要與上帝建立個人的關係。

  這或許有點兒難以理解,不過對我已經沒有甚麼大不了的。這不是已經很明白了嗎?人若無法弄清楚生命的底蘊,人生還有何意義呢?

  先前我到紐約出差,聽聞當時葛理翰( Billy Graham )正在麥迪遜廣場開佈道會。那天晚上我去了,大概是由於我想找到答案吧。當晚葛理翰所說的,正好是我所失落的──與耶穌基督建立個人的關係。這是我過去未曾做過的事。在那次佈道會裡,我決定把生命轉向耶穌,讓耶穌進入我的生命中。

  我祈求基督進入我的生命,讓我確實感受祂的臨在,體會有平安在我裡面。我可以感到聖靈與我同在。後來,我獨自一人走在紐約的街道上。我從來不曾喜歡過紐約,但那天晚上她美極了。我想我走了好些路,一切似乎都不再一樣。在絲絲細雨和城市的燈光映照下化作金色光芒,我知道自己身上有了改變。」

  以上是轟動全球的水門醜聞 ( Watergate scandal ) 要角之一查理士 • 寇爾森 ( Charles Wendell Colson ,卓克是他的小名 ) ,和他的好友湯姆•腓力普 ( Tom Phillips ) 懇談的部分內容。這事發生於一九七三年八月一個悶熱的晚上,地點是在新英格蘭 ( New England ) 湯姆的家中 。當時水門事件鬧得沸騰, 寇爾森 身為美國總統尼克森 ( Richard Nixon ) 的密友兼特別顧問 ( special counsel ) ,又是其競選陣營的主力猛將,正深受各方壓力進逼,傳媒更是加油添醋地加以炒作,好不熱鬧。

  那天晚上,湯姆誠懇地向 寇爾森 推介閱讀英國文學大師魯益師 ( C. S. Lewis ) 的傑作《返璞歸真》 ( Mere Christianity ) 一書,並當場為他頌讀了其中一章 ( 該書第三部第八章 ) 。文章內容觸及人的驕傲及自大的問題,激起了寇爾森內心的澎湃思緒,片刻間,他一生的成敗得失一幕一幕地映現在眼前,他那陷入迷茫的生命開始被喚起,催逼著他要決心尋覓出路。湯姆後來又為他唸了一些自己最喜愛的詩篇,並邀請寇爾森一起禱告。當晚,寇爾森帶著《返璞歸真》一書離開湯姆家後,把車停在不遠處的路旁,在沉沉夜幕裡獨自坐在駕駛座上,向上帝發出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的呼求。在淚水和禱告中,寇爾森深知自己的人生起了極其微妙的變化。

  不久後,寇爾森公開宣布自己悔改相信耶穌。這段個人的得救經歷在他後來出版的自傳《重生》 ( Born Again , 1976 ,英文版銷售超過五百萬冊 ) 中,有詳細而深刻的描述。該書沒有以揭秘的手法來賺取豐厚的收益,或 贏得大眾的喝采 。在這本感人的生命紀錄中,寇爾森集中見證了基督如何真實地滿足他那填不滿的缺乏與需要。這本書特別對在大染缸中打轉的從政或從商基督徒,有很大的幫助。因著寇爾森的這本處女作,再加上「花生農夫」卡特總統 ( Jimmy Carter ) 以公開自己是基督徒為榮,宣揚追求靈命成長,七 ○ 年代中期的美國政壇和社會衍生出一股「以重生為尚」 ( born-again chic ) 的取向和情操。《新聞週刊》( Newsweek )更總結那一年的種種清新景象,稱之為「福音年」 ( The Year of the Evangelical ) 。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六日,寇爾森出生於美國東岸波士頓一個小康之家。父親 ( Wendell Ball Colson ) 是瑞典裔移民之後,四十歲時獲法律學士資格;母親 ( Inez Ducrow ) 則是英裔移民。由於家庭經濟不俗,寇爾森又是獨子,故從小便進入私立學校唸書,一九五三年以優異成績異業於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同年與家庭背景顯赫的南茜( Nancy Billings )結婚,育有一子( Wendell ) 一女 ( Emily )。婚後被徵召入伍,在海軍服役,表現出眾,在短短兩年內便晉升為上校。退伍後,他繼績留在海軍服務一年,擔任助理書記工作。

  一九五六年,他轉到首都華盛頓擔任麻省共和黨參議員索通斯托( Leverett Saltonstall )的行政助理,成為國會山莊裡最年輕的議員助理。期間他兼讀博士課程,一九五九年以優異成績獲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的法學博士學位。一九六○年,寇爾森考獲維吉尼亞州執業律師資格,正式投身法律事業。次年,他返回波士頓,加入著名的老牌律師事務所( The Boston law firm of Gadsby and Hannah )。他在司法界的拚勁和強悍作風,很快為他贏取了聲譽,不久便成為律師事務所正式合夥人。一九六四年,他與分居數年的妻子南茜正式離婚,另娶派翠西亞( Patricia Ann Hughes )為妻,後育有一子( Christian )。

  經過多年努力和經歷,寇爾森早在司法界及共和黨內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一九六八年,他毅然離開了從事多年的法律專業,晉身政界,加入總統候選人尼克森的競選團隊,成為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二年尼克森競選陣營的主力猛將,以詞鋒厲害、心狠手辣、攻擊敵手不留餘地稱著,被視作尼克森的頭號文膽。尼克森當選總統後,他擔任總統特別顧問。一九七二年六月,為了協助尼克森連任,共和黨競選團隊派人在民主黨競選總部 ( 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 ) 內秘密進行非法竊聽。其後東窗事發,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寇爾森遂於一九七三年三月提出辭呈,重返他自己在華府成立的律師事務所( The Washington firm of Colson and Shapiro )工作。

  那年夏天,他經歷了前述的重生經驗,一改過往難纏硬朗的作風,主動與政敵及攻擊他的人修和。雖然有些人對他重生的經歷仍抱持懷疑及不信任,認為這是他的「苦肉計」,目的無非是希望有助於減刑及爭取社會大眾的同情。水門事件經審判後,裁定他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成立,需入獄服刑七個月,他被送往設在阿拉巴馬州的麥思維聯邦監獄( Maxwell Federal Prison )服刑。一九七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期滿獲釋。

  誰都沒有料想到,此事卻改變了寇爾森一生的職業志趣,他從此與監獄福音工作結下不解之緣。 入獄的經歷使他 對獄中的囚犯起了憐憫和同情,開始致力於改善囚犯的待遇,以及推動監獄福音工作。同年年底,他創辦了〈監獄福音團契事工〉( Prison Fellowship Ministries )。經過多年努力,該事工的經營不單在美國國內有快速的發展及增長,更進而演變成一個全球性的福音運動。〈國際監獄福音團契事工〉( PFMI )目前已發展成為服刑人士服務的重要福音工作,共遍及八十八個國家。此外,又編製獄中雙月刊 Inside Journal 及福音廣播節目 Breakpoint 。根據該會統計,在二○○○年,全球共舉行了二千三百埸監獄研討會,共有八萬名囚犯參與其中;該會的「天使樹」( Angel Tree )行動共組織了三萬名基督徒義工投入關懷獄中犯人的福音工作。(有興趣者可到「監獄福音」網站瀏覽,網址為 www.prisonfellowship.com )

  因著此一宗教上的卓越成就及貢獻,多年來寇爾森曾獲頒許多榮譽獎項。先後計有:一九七七年獲自由基金會 ( Freedom Foundation ) 頒發「宗教傳統獎」( Religious Heritage Award, );一九八三年獲全國福音協會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 ) 頒發「平信徒年獎」( the Layman of the Year award );一九九○年獲救世軍 ( Salvation Army ) 頒發「他者獎」( Others Award );還有在一九九三年獲頒象徵宗教進步最高榮譽的「譚保頓獎」( 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in Religion ),與葛理翰、索忍尼辛( Alexander Solzhenitsyn )、德蕾莎修女 ( Mother Teresa )等著名人物共享此項殊榮。他更慷慨地把所獲得的獎金九十四萬美元,全數捐出作為監獄福音團契捐助基金( the Prison Fellowship's Endowment Fund )。

  除了推動監獄福音事工外,寇爾森也是出色的作家、演說家及評論家。暢銷著作包括 Life Sentence ( 1979 )、 Kingdom in Conflict ( 1987 ,中譯《當代基督教與政治》,校園)、 Loving God ( 1983 ,中譯《愛主你的上帝》,證主)、 The Body (與 Ellen Santilli Vaugh 合著, 1992 )、 Who Speak for God? ( 1994 ,中譯《誰為上帝發言》,校園)、 How Now Shall We Live? ( 1999 ,中譯《世界觀的故事》,校園;此書曾榮獲多項大變,銷量超過三十五萬冊)、 Answers to Your Kid's Questions ( 2000 ,中譯《人生 100 問》,雅歌)、 Lies that Go Unchallenged in Popular Culture ( 2005 )等二十多本著作,風評甚佳。

  由於他學識淵博,思考敏銳細膩,善於旁徵博引,文筆精準洗練,加上多年來在品流複雜的囚犯和更新人士中服事,他的作品大多內容豐富多元,陳述生動精闢,說理明白易懂,可讀性極高。他看重並鼓勵信徒個人靈性成長,鼓吹基督徒應當釐清所信,貢獻社群,建立有信仰內涵的世界觀。他從不諱言自己是個政治動物,擁有個人的看法和主張,重要的是這些看法和主張是出於維護自我,還是與信仰整合結連而有所堅持。二○○三年,傳記作家約翰•皮利( John Perry )為他出版了個人傳記 Charles Colson: A Story of Power, Corruption, and Redemption 一書,讀者可以藉此對這位上帝使用的傳奇性人物更加認識。

( 作者現任香港 FES 書房總監 )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