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48期】2007年7-8月出刊

本期目錄:
肉身 vs. 巨塔
美國次級房貸事件
遠觀近看美國的政教距離
基督徒的倫理自覺
群峰之上的雲天
極樂城市
另類馬禮遜

浮游天地遠觀近看美國的政教距離

 ◆康定怡

這一個政教距離課題在美國,有一種專屬美國特有的風味。在歐洲,大多數過的是「後基督教」的生活。對信仰的事不聞不問,有一點像克林頓針對同性戀者在軍隊服役所提出的兩不政策:不問,不說。有一位英國資深記者追蹤美國兩黨初選辯論時,馬上發現到這個美式宗教特點。從基督教走過來的西方民主國家裡,只有美國在大選的時候,會把宗教信仰的徽章鮮明的別在胸前。回看現任總統執政七年以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宗教聯想,就是基督教右派的陽剛作為。這保守右派的基督教勢力極盛時,讓人不知共和黨是基督教勢力的分支機構,還是基督教是共和黨的靈魂。那些危機感極濃的自由派時評政論工作者,開始稱他們為基督教神學士。

基督徒的重生因天因人因時而異
從雷根擊敗卡特成為總統時的那一瞬間開始,基督教右派的政治力成為政治晚宴裡請不走的客人。他們那桌的人座位好,講話音量又大,引人注目。卡特是近五十年來,第一位宣稱自己為重生基督徒的美國總統。但是這個稱謂沒有得到強調重生洗禮的基督教右派的青睞。相反的以反共且保守成局卻不帶基督教色澤的雷根,反倒成為他們理想的總統人選。那麼卡特的重生,高爾的重生,和布希的重生到底有什麼差別呢?還是有什麼高人或勢力,以一種奇特的聖經理由圈選了他?這樣的提問應該是有答案的。首推的人選是剛過世不久的「國王圈選者」傑禮•法威爾(Jerry Falwell)。他隻手重新定義美國的保守主義。追蹤法威爾一生的歷程,有助於掌握美國保守政治力的脈動。

法威爾一九三三年出生。他的祖父因為祖母和他所疼愛的侄子先後過世,憤怒的成為一個無神論者。他譏嘲上教堂的人。他的父親是一個忙碌的小企業主,過著不需要上帝的生活。有一天因故射殺自己的弟弟,終生酗酒致死,享年五十五。在這個與暴力和死亡為鄰的日子裡,母親成為他信仰的播種者及呵護者。法威爾說他在自己的家裡,體會到一場永久的戰爭。一場上帝同撒但的戰爭。是撒但奪取了他祖父和父親的命,是上帝的恩典武裝了他的母親。在他十八歲那年,一九五二,成為基督徒。不是因為從神來的強光巨響的棒喝之擊,是「上帝悄悄地來到母親的廚房裡,回應了母親的哀求」。

法威爾從一個小浸信會教會牧師開始,繼而製作福音廣播節目,成立「道德多數」基督教政治行動社,創建基督教自由大學,到最後組織了基督教右派的政治勢力,決定了美國的保守派政治議題。從獨尊異性婚姻憲法地位到反對幹細胞研究,從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到反對跟伊朗對話,從支持對非洲愛滋援助到提倡推翻對墮胎的憲法保障,從支持雷根到圈選布希,幾乎件件都有他的手蹟。透過他在基督徒人口中的動員力和他成熟的政治技巧,差不多把美國共和黨變成他的基督教理念的執行者。

釘鎚到處尋找釘子
法威爾的成長環境,把他塑造成一個黑白分明的基督教基本教義派。也就是把世界當作一個一天二十四小時、一禮拜七天的永久戰場。是上帝的美善同撒但的邪惡永遠的角力。聖經的真理是絕對的,只有一種解釋,不能商量。以耶穌家譜推算到亞當被造的六千多年來決定人類的歷史縱深,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那些「或者」,「但是」,「然而」,「兩全其美」等等的措辭皆屬撒但或者各行各業自由派的花調。他的驚人之語成群,有「默罕莫德是恐怖主義者」,「九一一攻擊是上帝對美國包容民權聯盟組織、墮胎者、同性戀者,和世俗主義者的嚴懲」。「敵基督將會是一個猶太男子」等等。人,假如具備了這樣類同上帝的視野,就會變成一隻釘鎚,到處尋找可以鎚擊的釘子。

回顧九一一事件前後,美國政治上的新保守主義勢力正集中他們的知識想像力,去構想一個新的世界秩序。尤其在中東回教國家所控制的產油區。有幾個方案列入考慮。其中最有潛力的方案就是藉著占領伊拉克的機會,依照美國自己的形象,創造一個嶄新的政治文化。再由這個來和平演變整個中東地區。美國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陽剛投射其來有自。有成功也有失敗。但從執政的共和黨來看,手裡握有行政權,又多數控制國會,眼睛又盯著聯邦大法官的出缺。可以說分立的三權都集中在一個政黨手裡。屬於第四勢力的新聞界,也因為被定性為「娘娘腔」,「道德的破壞者」,「看衰美國出兵中東的叛徒」,「專在灰色地帶寄生的自由派」……等等的粗暴形容而顯得無力。在這樣一個擊鼓鳴金的氣氛裡,來想像基督教的末世構圖,就有了立體身歷聲的效果。

末世觀正推動著歷史
眼看著自己所鍾愛的社會政策和文化主張,因為共和黨的執政有了實現的跡象,保守的基督教勢力深深覺得上帝簽發了一張空白的支票給了他們。任憑他們填寫數字。從越戰以來所摧毀的保守價值體系,有了復興的可能。如果稍加留意,你可以感覺到在那些保守的教會裡,禮拜天的證道內容,向著「公義」傾斜。「愛」受到了冷落。一本聖經翻頁的次數最多的書目是啟示錄。二章二十六節「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服列國。他必用鐵杖轄管他們,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這種爭戰檄文式的基督教「陽剛」思想和行為,一時成為基督教的主要內容。十八章十節「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阿,一時之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正準確的描述一個中東局勢或者一個上帝指令。在末世裡提到的地名「巴比倫」,不管你在不在意,指的就是伊拉克。進一步讓人覺得那美善與邪惡的最後戰爭,好像明天就要在哈米吉多頓展開。撰寫《歷史的終結》(the end of histary and the last man)(francis fukuyama)的法蘭希斯.福山才宣布了驅動歷史的動力,因共產主義瓦解而到了終點。他絕對沒想到,沒隔多久又要忙著重新檢視宗教衝突的歷史涵義。美國的保守政治力和基督教右派合流所做的「陽剛」國力投射,也許真會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結盟關係重新整和。讓終結了的歷史動力重新啟動復活。

布希總統曾對一位訪客說過「上帝要我攻擊伊拉克」。有著全球惟一超強的軍力和政治力任其使用,還有右派的基督徒以末世促進者的身份膏抹他,大夥兒一起衝向同樣相信耶穌會再臨的十億回教徒的老家。想到這樣的場面,有時真不由得要出一身冷汗。當人們描述核彈蕈狀雲在紐約升起的時候,那毀滅的速度之快,遠超過意識傳遞的速度。像庖丁解牛故事的那一頭牛,「動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亡也,如土委地。」事情還沒弄清楚之前,紐約客們已經煙消雲散了,阿們。 ◆
(作者為旅美建築師)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