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2期】2008年3-4月出刊

本期目錄:
飄流在失去座標的潮洋中
美國民主黨初選傳達出來的社會與教會動態

基督教是弱者的宗教嗎

在綠色潮流中
不會朽壞的冠冕
潮汐
《基督的十架最後七言》
尋訪六十年前(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艾略特(T. S. Eliot)

 

曠野書香基督教是弱者的宗教嗎

 ◆ 寇爾森(Chuck Colson)作 ◆ 俞一蓁譯

  基督徒的英雄主義和其他英雄主義不同,它的根源就是神的心,祂曾被人鞭打、藐視、釘死在城門外的十字架上。 —— 雅克馬.里坦(jacques maritain),《現代世界的自由》(freedom in modern world)

  1939年希特勒占領波蘭時,他不僅逮捕猶太人,也逮捕所有其他可能反對他的「不良分子」。天主教神職人員列在名單的最前頭,連和善又熱心傳福音的寇麥西(Maximilian Kolbe)神父,也被關在聲名狼藉的奧許維茲集中營。那是一個死亡營:猶太人被徹底殲滅,非猶太人則勞動至死。

  在這令人絕望的地方,寇麥西神父帶給囚犯希望。他聽他們的告解,與他們一起禱告,把自己微薄的口糧分給他們。這些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囚犯敬愛寇麥西神父,他們在他身上看見基督的愛。

  但真正的考驗在1941年夏天來到。一天早晨,寇麥西神父營房的囚犯被叫出來排好,指揮官暴怒地尖聲吼叫:「一個囚犯逃跑了!竟敢逃跑,你們就得為他付出代價!你們之中十個人要被送進斷糧牢房等死。」

  囚犯驚恐極了,什麼情況都比進斷糧牢房好──上絞刑架、子彈射入頭顱,甚至毒氣室。這些都比沒糧沒水的酷刑死得快。

  指揮官在隊伍中走著,隨意挑出十個囚犯,抄下他們的牢房號碼。他們一個個絕望地低下頭,但其中有個人忍不住哭喊著:「我可憐的妻子!我的孩子!他們怎麼辦?」
有名囚犯突然走向前。

「站住!」指揮官大吼:「這個波蘭豬仔想對我怎樣?」
囚犯們倒抽一口氣,因那是他們所愛的寇麥西神父。

神父溫柔地說:「我想代替這個人。」他指著那個放不下家人的囚犯布魯諾.博哥維(Bruno Borgowiec)。

  奧許維茲死亡營中靜默了片刻,博哥維驚訝地睜大眼睛,其他的囚犯也屏住氣息。納粹指揮官粗暴地拉出寇麥西神父,准許博哥維回到自己的牢房。

  凡點到名的人都被送進斷糧牢房,但奇怪的事發生了。接下來幾天,人們靠近死亡牢房,聽到的不是尖叫和呻吟聲,卻是微弱的歌聲,寇麥西神父領著他的羊群走過死蔭幽谷。

  最後他與救主相會;他的一生雖然結束,卻將救主的愛彰顯得如此美好。
博哥維是極少數能從奧許維茲生還的人,他將餘生用來向人述說寇麥西神父的故事,這人代替他死──給了他新的生命。

為了信仰勇敢活下去

  英國的卡若琳.卡克斯女士(Lady Caroline Cox),是國際基督教團結聯盟(Christian Solidarity International)的成員,該組織致力於人道救助和人權。
如果你腦中想的是衣著講究,只擅長紙上談兵和出席會議的女士,你就想錯了。卡克斯女士就像電池廣告上那隻精力充沛的兔子,馬不停蹄地奔波於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

  卡克斯女士已經進出炮火摧殘下的卡拉巴赫(Karabakh)20多次,那裡有15萬名亞美尼亞基督徒,護衛著他們的疆土,抵禦700萬名亞塞拜然的回教徒。有一次,她的吉普車被一枚反坦克飛彈震得顛簸搖晃,駕駛員都辭職不幹了,她卻仍然帶著食物、藥物和基督徒的愛一再回去。

  她也在蘇丹南部做相同的事,那裡有數百萬基督徒,被蘇丹北部的回教士兵迫害、殺死或奴役。當其他救援機構被迫離去時,她仍然從事自己小型的「非官方醫療品運送」。換句話說,她違抗政府政策,自行包租飛機、帶進藥物──甚至帶進了一名傳道人,這是當地基督徒多年來第一次和神職人員一起敬拜聚會。

  在列寧格勒,卡克斯女士著手調查孤兒的情況,並救助被虐待的孩子。還有一次她飛回到亞美尼亞,探視一個被流彈炸瞎雙眼的男孩,又陪一名目睹士兵殺害自己兒子的護士一起哭泣。
卡克斯女士讓我們想到使徒保羅所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因此,基督徒可以這樣定義真正的英雄:願意為了別人,忍受痛苦及犧牲自己。

青年點燃的蠟燭

  拉斯羅.托克斯(Laszlo Tokes)是羅馬尼亞提米索阿拉市(Timisoara)一間匈牙利改革宗小教會的牧師,他放膽傳講福音,兩年之內教會成員增加到五千人。
但在共產國家裡,這樣的情形卻是十分危險的。每個星期日,當局都會派遣帶著機關槍的警察站在教堂前面;他們也僱用暴徒攻擊托克斯牧師;他們還沒收他的糧票,不讓他購買食物或燃料。直到1989年12月,在共產黨統治的時代,他們決定把他放逐國外。

  沒想到警察抵達時,驅離工作竟遭到全面的攔阻。一道人牆環繞著教堂入口,其他宗派成員,如浸信會、安息日會、靈恩派、東正教、天主教等,全都聯合起來抗議。
雖然警察試著疏散群眾,但人們死守到晚上。子夜剛過,一個在浸信會聚會的19歲學生丹尼爾.賈伏拉(Daniel Gavra)拿出一包蠟燭,點燃一根後遞給身旁的人。
接著他又點燃另一根,一根根點燃的蠟燭在人群中傳遞著。很快地,漆黑的12月夜晚就被數百根蠟燭照亮。

  托克斯牧師由窗戶望出,溫暖的光芒映照出數百位守望者的面容,這些人都是基督的肢體,為了他而聯手抵禦,完全無視宗派的差異。
群眾整晚留在那裡,第二天晚上還是如此。之後警察終於突圍衝進教堂,打得托克斯牧師滿臉是血,他和妻子被拉出示眾,接著消失在黑夜裡。
事情卻沒有結束,人們湧進市區廣場,展開大規模示威,反抗共產政府。丹尼爾再一次傳遞他的蠟燭。

  起初他們是為了基督徒的合一而點燃;現在他們則是為了自由而點燃。
政府不能再容忍了。部隊開進來,當局下令向人群開火,數百人被掃射。年輕的丹尼爾感到一陣燒灼的痛苦,他的腿被打斷了。但提米索阿拉市的人們勇敢地站著,對抗子彈的火網。
他們的榜樣激勵了全羅馬尼亞人,幾天內舉國相偕反抗,血腥的獨裁者西奧賽斯古(Ceausescu)被迫下臺。

  半個世紀來,羅馬尼亞人第一次自由地慶祝聖誕節。
丹尼爾是在醫院裡慶祝的,他在那裡學著用拐杖走路。丹尼爾的牧師前來探望他,對他的遭遇深表同情,但丹尼爾不要人同情。
他說:「牧師,我不太在意失去一條腿;畢竟,是我點燃第一根蠟燭的。」
那根蠟燭照亮了整個國家。
多麼強有力的景象──漆黑的12月夜晚,被象徵著合一與自由的光輝照亮;一根蠟燭被一名基督徒青少年點燃。

生之勇氣

  只有懦弱的人需要信仰嗎?這三位基督徒的生命──以及無數像他們那樣的基督徒──顯示出真正的基督教是多麼具有挑戰性。為信仰而活,永遠比未經思索的叛逆來得有挑戰性。基督徒生命中需要的勇氣,通常遠超過我們所擁有的──只有神才能提供那麼大的勇氣。◆(本文選自寇爾森著《人生100問》,中譯本由雅歌出版社出版,請電洽02-2363-5616
洽詢)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