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62期】2009年11-12月出刊

本期目錄:
以房養老與弱勢經濟
權能勢力 VS. 社會職事
NGOs工具價值、本質價值與終極價值的再思

神學教育在大學

心靈頌歌──泰澤的祈禱與歌詠
信仰疑惑的解惑者──楊腓力
萬物的結局近了:《2012》
萊茵貝格與〈伯利恆之星》


 

曠野書香 信仰疑惑的解惑者 ──楊腓力(Philip David Yancey)

◆陳培德

當代著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David Yancey)可說是美國基督教出版界的傳奇人物。三十二年來,他共有十二本著作榮獲美國基督教出版協會(簡稱ECPA)好書金牌獎(Gold Medallion Winner)的空前紀錄,其他獎項不計其數。其中《無語問上帝》(Disappointment With God)和《耶穌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ew) 兩書更獲得最高榮譽的年度好書獎(ECPA Christian Book of the Year Award),成為公認的「作家中的作家」(a writer's writer”)。他的著作至今經已售出超過一千四百萬冊,全球共有廿五種語文翻譯和發行過他的作品。銷量超過百萬冊的著作竟也多達四種,成績驕人,是教會出版業界人人艷羨的作家。

楊腓力在1949年出生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一歲生日後一個月父親因感染脊髓灰質炎(polio)去世,童年在喬治亞州度過,與兄長過著貧窮困乏的單親家庭生活。他回憶自己童年是在充滿禁條的南方教會保守基要主義和社區濃厚種族主義等令人窒息的氛圍下成長,閱讀成為他對真實世界接觸的唯一窗戶。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名著《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1949)和《動物農莊》(Animal Farm, 1945),以及歌舞劇電影《怪屋疑雲》(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等作品成為他少年時代的重要食糧,讓他的個性和思想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高中畢業後(1966年),楊腓力入讀哥倫比亞聖經學院(Columbia Bible College),在那裡邂逅兒時在南美洲祕魯居住的女友珍妮(Janet),並以優異成績畢業。隨後兩年在惠敦學院(Wheaton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Chicago)攻讀傳理學碩士,獲最高榮譽學位畢業;同期又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修畢文學碩士學位,主修英文。1971年,他擔任《校園生活》(Campus Life)月刊編輯長達八年之久,追隨英國前輩作家兼記者歐威爾和切斯特頓(G.K. Chesterton)的腳蹤,開展了他的編採寫的多姿多采生涯,足跡遍及蘇俄、索馬利、智利、緬甸、印度等國。從著述所見他的文字精煉淺白、新聞觸覺極高且歷史知識淵博。他又長期擔任姊妹機構《今日基督教》月刊(Christianity Today)的特約著述編輯(Editor-at-large),並經常為《讀者文摘》、《出版家周刊》、《芝加哥論壇》等著名期刊和報章撰文寫作,儼然成為全職專業作家。

1976年,楊腓力的處女作After the Wedding一書出版,內容記述了九對夫妻婚後面對危機的歲月,為他日後專心致力多產寫作揭開序幕。次年,他把一直醉心思考研究人類傷痛苦難問題的心得付梓出版,書名為《痛苦的疑惑》(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中譯:種籽,1985年),結果一炮成名,甫出版即榮獲首屆(1978年)ECPA好書金牌獎,備受各方注目。該書探討人受痛苦的問題,並嘗試把此一人們經常掛在口邊求問上帝的問題,從上帝的角度反問世人,教人再三反思。該書在1990年增修出版(中譯書名改為《有話問蒼天》,天道,1999年),內容增加了五章,全書可說是作者個人信仰歷程的反映,叫受苦的人大得安慰。1979年,楊腓力和妻子珍妮決定從繁囂的芝加哥市中心遷到洛磯山脈山腳下的科羅拉多泉市(Colorado Spring)郊外鄉間定居,靜心發展寫作,閒來愛好長跑和登山運動。妻子則在市內一間東正教會主理的善終醫院擔任院牧(hospice chaplain)工作。同年,他與好友Tim Stafford合著了Unhappy Secrets of the Christian Life一書,該書再版時改書名為Secrets of the Christian Life。

1980年,他與舉世著名的痲瘋病醫學權威保羅.班德醫生(Dr. Paul Brand)合作發表新著《神的傑作》#(Fearfully and Wonderfully Made*;中譯:更新傳道會,1987年)。透過楊氏的妙筆,把班德醫生對人體奧妙的研究,與它在教會真理上的應用結合,化成一本富啟發性的書,讀來讓人不期然被基督的大能威榮所震懾!該書出版以來,自成經典。他認識曾在印度醫療宣教二十多年的班德醫生是起始於1970年的往事,為了搜集傷痛苦難問題資料作寫作之用,他訪問了這位返國服務的醫學界「巨人」,從此成為忘年的莫逆之交,前後共合作出版過三本深受歡迎的著作,包括1984年初版的《神的形像》#(In His Image*;中譯:更新傳道會,1987年)和1993年面世的《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Pain: The Gift Nobody Wants*;中譯:智庫,1995年)。前者是在繼《神的傑作》出版大受歡迎後二人再度攜手著述,講述人體各肢體如何奧妙地緊密連結配搭,從而闡明上帝如何按自己形像建造教會。後者則把一般人視疼痛為不受歡迎的東西,透過班德醫生獨排眾議的見解,引領讀者體悟明白出疼痛與真正健康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叫人要學會與疼痛為友,珍而視之!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三本書分別榮獲1981年、1985年和1994年ECPA好書金牌獎,足證讀者對他著作的肯定和喜愛。2004年,三書合訂為三部曲In the Likeness of God出版面世。

1988年,楊腓力出版了另一本得獎著作《無語問上帝:三個不敢問出聲的問題》(Disappointment With God: Three Questions No One Asks Aloud*;中譯:校園,1991年)。書中作者鼓勵讀者敢於向神發問:「神公平嗎?」「神沈默嗎?」「神隱藏了嗎?」等問題,以上帝為友,用信心和行動來經驗上帝的真實。1991年,楊腓力隨北美教會領袖代表團應最高蘇維埃邀請訪問莫斯科,返國彼於次年出版了:《克里姆林宮的鐘聲》(Praying with the KGB: A startling report from a shattered Empire;中譯,校園,2002年)一書,把1989年繼柏林圍牆倒下後東歐共產國家發生的劇變,以及他自己親眼目睹這個馬克斯主義發源地的新面貌給讀者陳明,見證上帝主宰歷史的奇妙作為!

對楊腓力來說,1995年至2000年間是他寫作大豐收的時期,短短六年裡共有六本著作或和編著作品榮獲金牌獎。第一本是《耶穌真貌》(The Jesus I Never Knew(1995)*/The Jesus I Never Knew Study Guide, 1997,.with Brenda Quinn)(中譯:提比哩亞,1997年;校園,2004年),作者引領讀者去除偏見,重新認識二千年前主耶穌的真實面貌,是本劃時代的重要著作。第二本是《尋神記:與神相遇世情中》(Finding God in Unexpected Places, 1995*; revised edition 2005;中譯:天道,2003年),許多人誤以為神只在教堂裡被供奉,楊腓力明白指出上帝無處不在,又真又活,近在身旁。第三本是The NIV Student Bible(with Tim Stafford, 1986)*,楊氏為《新國際版聖經》編寫學生本研經附註,既實用又有趣。第四本是《恩典多奇異》(What's So Amazing About Grace?, 1997*;中譯:校園,1999年),靠著神的恩典可以改變人的生命,楊腓力挑戰信徒一起去改造世界,打破包括教會在內的律法主義牢籠,讓人得享真自由。因為恩典多奇異!第五本是《何必上教會》(Church: Why Bother?, 1998*;中譯:校園,2002年),作者罕見地分享自己的教會生活體現,道出他對固守傳統的教會的不滿,以及他參加過「午夜教會」後,對教會使命的反思。第六本是《歡喜讀舊約》(The Bible Jesus Read, 2000*;中譯:校園,2001年),書中作者道出從逃避舊約到愛上閱讀舊約的心路歷程。他以深邃的情感、敏銳的洞察力和獨到的見解分享讀舊約的精采心得,領人重新品味上帝的對人的深情與智慧。

楊氏其他作品為數不少,早期還有兩本出版於1982年的著作,分別是Open Window和Insight。前者主要是一些採訪文章的結集,後者則是他個人研讀《新國際版聖經》(NIV)新約全書洞見和亮光的合集。八○年代後期有《楊腓力的牛角尖》(I Was Just Wondering, 1989; revised edition 1998;中譯:橄欖,2005年)面世,全書共六部44篇文章,大都曾在1983年至1988年間的《今日基督教》月刊中發表過,經作者重新修訂成書。作者因眼見現代人活得愈得愈來愈不快樂,遂透過文字透過廣泛性的生活經驗來探討,為讀者指引方向。1993年出版《天天親近神:心領神會讀聖經》(Discovering God: Devotion Journey Through the Bible;中譯:雅歌,2000年)一書,由聖經中選取180段重要經文,帶領讀者透過歷史中各個時代的人所經所歷去重新發現上帝,使人明白上帝改造人類的大計。《生命總有傷痛時》(When Life Hurts, 1999;中譯:校園,2000年)是本短小精幹的禮品書,作者教導我們五個進入恩典的門,傷痛中猷見恩典更大。2000年出版《尋神啟示》(Reaching For the Invisible God**;中譯:校園,2002年)一書,從六方面來說明上帝並不「攪作」,祂樂於與人相遇同行,被人尋見;讀本書讓人尋神有門!同年,他又與Brenda Quinn合作編撰日用經文靈修集Meet the Bible: A Panorama of God's Word in 366 Daily Readings and Reflections一書,透過經文默想幫助信徒。

2001年出版《靈魂倖存者》(Soul Survivor: How my Soul Survived the Church;中譯:FES Press,2002年)一書,書中他直率地指出傳統教會一些強諸信徒身上的「靈性」傷害(Church abuse),並以生動的筆觸道出十三位基督徒直接間接對他生命成長的幫助,分享他們伴他靈命同行、傷痛得治療,以及信仰得重建的經歷。《另一世界的傳言》(Rumors of Another World, 2003**;中譯:校園,2004年)一書則是誠邀讀者一起來審視所處身的世界和日常生活,在混亂的現象和紛亂的價值中理清問題,重新尋索和建構自己在宇宙中的位分;幫助徘徊信仰邊緣,以及在兩個世界中間處於信仰危機中的人,返回上帝原創的匠意。

近著包括小冊子Designer Sex(2005)、新著When We Hurt: Prayer, Preparation & Hope for Life's Pain(2006)和Prayer: Does It Make Any Difference?(2006)。後者中譯本《禱告》(校園)新近出版,與中文讀者闊別多年後再次透過文字相會,分享他在禱告課題上的廣泛涉獵,並親身的豐富體驗和領受。2007年2月,楊腓力曾遭車禍,傷勢不輕,幸好身體復原十分理想。同年8月,他竟可徒手成功完成登上一座14000呎的山峰,為征服科羅拉多州全部54座高峰向前邁進一步,祇要再完成其餘兩個山峰,便可竟全功!*美國ECPA年度金牌獎得獎書;**今日基督教雜誌年度十大好書。#中譯本現已絕版。

(作者現任香港德慧文化有限公司執行長)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