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66期】2010年7-8月

本期目錄:
哲人雖遠,典型在夙昔──遙念林宗義博士
青年,推動地球運轉的手──台灣青宣的視野與挑戰
當高官站上祈禱會的台──由香港「全球禱告日」衝突事件談起

金融危機的省思

香港貧窮人的面孔
苦行:社會行動的靈性與德性
幸好有這位曠野獨行俠──讀《曠野春秋》雜感
黑人靈歌──掙脫悲情的詩歌,基督信仰的昇華


 

曠野論壇當高官站上祈禱會的台
──由香港「全球禱告日」衝突事件談起

◆羅民威

源自南非的全球禱告日,今年已踏入十週年,有約二百個國家或地區參加。從台灣的基督教媒體得知,台灣的多個城巿均有以千計(在高雄甚至以萬計)的信徒參與。

至於香港,今年五月廿三日舉行的全球禱告日,也分外令人矚目,坊間多份大眾報章均以顯著篇幅報導事件。然而焦點卻不是估計逾萬的參加人數,而是落在大會粗暴驅逐異見信徒,導致有記者受傷,攝影器材被毀。

面對這宗不愉快事件,有不少地方值得華人教會群體深入反省。要反省,就得先細說從頭。

當「全球禱告日」遇上「香港政治月」

在九七以前的英國殖民時代,即使香港本地的聖公會主教在政府的禮賓排名極高,政府高層的基督徒其實極少出席全港性的大型教會活動。九七年香港主權易手以後,香港基督教領袖在特區政府的禮賓排名下調,與其他宗教領袖相若,但港府高層應邀出席全港性的大型基督教活動,次數卻比九七前愈來愈多,幾成風尚。二○○○年,信徒機構「以勒基金」曾在大型公開祈禱會中,邀請當時民望低迷的特首董建華出席,為他祈禱和表達支持。事件當時在教內外引起頗大反響。

而自二○○五年起,每年的聖靈降臨節,信徒機構「全城更新」在最多可以容納四萬人的香港大球場,舉辦全球禱告日活動,廣邀香港的教牧和信徒領袖,以至特區政府內的基督徒高官參加,帶領禱告。而台下參與的信徒,亦動輒以萬計。

「全成更新」主席是馬王培琪,其夫馬時亨在○五年時在特區政府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一職。雖然馬時亨於○七年因恙辭去局長一職,但仍積極參與教會活動。今年馬王培琪到南非出席全球禱告日十週年活動,香港大會就由馬時亨代致開幕詞。

值得留意的,是每年的聖靈降臨節,均在五月下旬。而在香港社會而言,每年六月初至七月初,對政治新聞都特別敏感。六月四日的六四燭光悼念集會人數,以及七月一日的七一大遊行人數,兩者均被本地輿論視為香港的政治寒暑表──前者已持續廿多年,每年參加人數由數萬到十多萬不等,一直堅持要求中國大陸平反八九民運,結束一黨專政等「五大綱領」;後者在○三年曾有逾五十萬人參加,表達對政府不滿,成功迫使政府擱置限制港人自由的國家安全條例立法。(條例據《基本法》第廿三條而訂,故簡稱「廿三條立法」。)

無論是悼念六四還是七一大遊行,特區政府雖無明言禁止,但不甚歡迎則是眾所周知。據報導,前特首董建華在任期間,曾直接要求籌辦六四燭光集會的民間領袖不要再搞下去,但被拒絕;而香港輿論亦普遍認為,董建華本人是因為○三及○四年兩次逾五十萬人的七一大遊行,而託詞抱恙下台。
因此,自○五年起,在這個一年一度的「香港政治月」,出現了一個參加人數以萬計,又有不少政府高層參與的大型集會,其活動內容和社會效應,對不少人關心社會的信徒而言,就分外值得關注。

去年的爭執先例
在香港全球禱告日會場出現異議信徒的行動,並非始於今年。在二○○九年的香港全球禱告日集會,正當三位香港特區政府的基督徒高層(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連同律政司司長黃仁龍、保安局局長李少光),在台上帶領會眾為政府禱告時,有多名信徒在南區看台當眼位置展示出「改革教會偽善擦鞋文化.重回基督精神」及「為六四死難者天安門母親禱告.為2012雙普選祝福」的橫額,並高聲呼叫「平反六四」的口號,一度引起在場會眾的議論。大會工作人員上前多番勸諭不果,結果由大球場職員勒令兩名男子收回橫額,理由為「不得在私人聚會展示個人物品」,這些信徒才離去。

當天大會為中國教會禱告時,領禱的牧師感謝天父為中國所做的事,期望教會透過敬拜、生命見證等,成就更大的祝福,使公平、正義、智慧、和平成為中國人民的標記。
大會事後發表聲明,指示威者的行為「令在場人士感到不安,大會對在宗教活動中滲入一些政治的抗議,深表遺憾。」而示威人士亦發表題為「同心爭取六四平反.禱告祈求公義伸張」的新聞稿:「我們的咒詛是:國家發展,但貧富懸殊仍然嚴重。我們的捆綁是:社會進步,但受害人的故事繼續被忘記。更不幸的是,不少具影響力人士,繼續混淆視聽,掩飾真相,逃避問責和良心;要我們心繫家國,卻不容對家裡問題作反省批評,認為不理性,認為破壞社會和諧。」。

今年的衝突升級
部分去年參與示威的信徒,今年再度在全球禱告日集會發動類似行動。全球禱告日前數天,「回歸基督精神同盟」的一位代表帶同坊間大眾報章的記者到訪「全城更新」的辦公室,遞交由同盟草擬的禱文,要求在全球禱告日使用。禱文內容依照大會為「七山」(教會、政府、藝術、商界、傳媒、教育及家庭)的方向而寫,只是內容不同,強調信徒要行公義,扶助弱小。禱文的引言中曾提及,「勇於關心社會國家,行公義,好憐憫,即或這會給人誤以為我們在顛覆。」不過,禱文並未被大會採用。祈禱會當日,大會司儀指有團體希望大會使用他們的禱文祈禱,然而官方禱文是全球信徒一同宣讀的正式禱文,會眾「若有需要可在心中自由祈禱」。

而在祈禱會開始前,「回歸基督精神同盟」的成員(下稱同盟)在場外派發《我們的2010全球禱告日禱告會》場刊。此次大會似乎早有準備,個別知名成員嘗試進入會場被拒;聚會期間,約五位同盟成員亦在主辦單位工作人員包圍下,被請離場館,有人指過程中遭工作人員踢中腿部。結果同盟連同部分信徒在場外舉行守望祈禱會,以啟應方式宣讀自己的禱文。
此外,多份坊間報章的記者批評大會不准他們自由拍攝和採訪。持有大會身分核證的現場記者與工作人員一度爭執,更有記者表示被大會武力阻止拍攝而受傷,報警備案。有報導指出,大會工作人員邊粗暴驅趕邊說「耶穌愛你」。事後大會雖有發聲明道歉,但聲明指混亂間分不清傳媒與示威人士,此說亦不盡不實。

至於今年大會為政府禱告的環節,黃仁龍、林瑞麟等官員站在後方,由領禱者帶領祈禱,肯定上帝掌有國家主權,祂的權柄在政府之上,並祈求施政能使每個相關者得益,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同盟曾為向坊間報章買廣告位刊出自擬的禱文,而進行網上籌款,反應不俗,有來自不同神學院校的師生,更有大學學生捐出二千五百元的獎學金,顯示他們的聲音開始獲得不少認同。

為在上禱告,要怎樣祈禱?
至今仍難以肯定地說,此次香港全球禱告日的不愉快事件,能與全球禱告日本身相提並論。一來,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同系列活動,也暫未見傳出類似的事件。二來,今次香港大會的應對手法,跟全球禱告日大會網站所列的應對傳媒指引並不一致,特別是《大會組織指引》第十五頁曾提及:「懷疑(skeptical)是媒體的工作。不要自辯自衛(self-defensive)。以透明及不操控的手法,將全球禱告日呈現出來,就可以教他們解除敵意(disarmed)。」
(http://www.globaldayofprayer.com/downloads/gdop/GDOP%20Organizer%20Guide.pdf)。事實上,在華人教會裡,大型活動最終導致在傳媒鏡頭前出現粗暴阻撓的場面,也屬罕見。有香港的教內評論形容,此次大會的處理手法,在公關上是一場災難。然而,要進一步反思事件給華人教會所帶來的功課,就不能只停留在公關攻防的操作層次。

在教會群體裡,質疑「為在上的禱告」這聖經教導的,大概不會很多;重點在於如何禱告。當禱告對象(政府高層)同時在禱告場合裡出現,所生成的社會效應,就經常超出單純的代禱期望。此次香港大會引用彼得魏格納(Peter Wagner)所提的「七山」(台灣讀者可參考六月二至四日《基督教論壇報》第三版的魏格納專訪),邀請七個界別(包括政府)的基督徒社會菁英,與大會一同為所屬界別禱告。大會期望以信徒的職場影響力全面改變社會的想法,非常明顯;然而與此同時,社會大眾對於高官站台的政治聯想,卻非大會所能控制。即使在社會氣氛平緩之時,大型集會邀請高官站台,有時仍難免引來攀附權貴之譏(當然,若大會自己也是權貴的一部分,則作別論);在社會怨氣待消之時,其所產生的「政教勾結」聯想,會否比促進社會和諧的效應更大?得了社會建制的認同,卻失了一般人心中的持平,對教會的宣教工作而言,是好是壞?

公義,需要看清細節。全球禱告日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一方面,全球性的禱告內容(大會的說法是gathering locally, praying globally,見《大會組織指引》第一頁)原本就不易拿捏地方的具體情況。此外,大會的禱告亦刻意避免政治爭議,遇上極化的爭議,就將禱告內容指向基督的榮耀與賜福(《大會組織指引》第十九頁)。如此一來,一切的爭議細節,包括地區權貴的錯誤,就很容易大而化之,甚至可能歸於無有,只剩下幾句高舉永恆價值的空洞話(這倒對應了馬時亨回應傳媒投訴時的說法:期望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對於社會大眾、升斗巿民而言,大會追尋的是真正的公義和諧,還是中國大陸盛行的「河蟹」?

話得說回來,香港教會過去面對過不少教內張力表面化的情況,但異議者與教會建制之間,大多只屬言論爭拗,充其量是在對方會場以外同步聚集祈禱,表達異見與不滿。在近年香港「八十後」的社運新風下,這兩次進入大會會場示威的行徑,怎樣跟「基督精神」相符,尚有討論深思的空間。

尋求基於尊重和真相的和諧
真正的和諧與合一,建基於尊重真相和彼此承擔,這道理在教會內外,都是一樣。事件發生以後,香港二十名基督徒新聞從業員,曾經聯署一份公開聲明,不接受大會以「打壓異見」及「以暴易暴」方式,阻礙正常採訪工作進行;更無法理解,亦不能接受現場義工,以武力阻撓記者採訪時卻一邊高呼「耶穌愛你」。聲明說,事件所觸發的社會討論,令同時有著「基督徒」身分的肢體,需無故地面對及承受不必要的指罵。然而,「我們不會說『這與我無關』,或與義工們撇清關係,因為大家本就是同一的肢體;我們的信仰,教導我們勇於承認承擔」。

(作者為香港基督教《時代論壇》總編輯。刊物網址:http://christiantimes.org.hk)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