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79期】2012年9-10月出刊

本期目錄:
花火治國下的人民苦痛

別傷心,我也不在那裡面——淺論企業與教會的社會責任

再思寬恕與復和

職場聖召

你們將這事作在我身上

雙城恩怨

奇妙的神人之愛

 
 



 

他山之石你們將這事作在我身上

◆王貞文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四個無辜孩子之死

1963年9月15日,在美國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炸彈在第十六街浸信會爆炸了,教堂的窗戶全部破碎,許多人受傷,四個正在上主日學的女孩被炸死。放炸彈的是三K黨人,被炸毀的教堂,是一個黑人的浸信會教堂,也是非洲裔美國人爭取人權的一個重要據點。

那是一個黑人與白人坐公車時各有規定的區域,大部份的餐廳不招待黑人,白人對黑人施暴不會被定罪的時代。美國南方根深柢固的種族歧視觀念,是一個沒有明文規定,卻怎麼樣也攻不破的傳統。當黑人的公民意識逐漸覺醒,開始反抗這種說不出口的岐視與壓迫,他們開始遭受到憎恨、暴力與私刑。以「上帝創造的次序」為藉口,不少人把這種不平等的狀態視為是上帝所定下的規矩,恣意地用公權力傷害爭自由的黑人,他們的司法支援的是掠奪黑人尊嚴與人權的那一方,而不是保護受私刑的人。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在麻木的良心下被鼓勵著,也讓許多受害者變得聽天由命,逐漸失去奮鬥意志。

但是在第十六街教堂發生的這個爆炸案,和之前的許多殺害黑人的事件不大一樣。在禮拜天炸毀教堂,謀殺上主日學的孩子,就是心再硬的種族主義者,只要他們還是基督徒,多少會受到一點良心的譴責。媒體開始用另一種態度報導這件事。全世界都注意到這個事件。

在這個暴力事件之前不久,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恩牧師才在華盛頓特區發表了他那篇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在當中,他說:「我夢想有一天,在那邪惡的種族主義者橫行的阿拉巴馬,在那滿嘴說要「廢除」(民權法案)的州長的統治下,正是在這樣的地方,有一天,黑人的小男孩與小女孩,將與白人的小男孩與小女孩手牽手,成為兄弟姊妹。」
四個無辜的小女孩之死,似乎直接否定了金恩牧師的夢,兇手們像約瑟的兄弟般地嘲笑一個作夢的人。雖然兇手的名字人人皆知,但是要再經過十四年,才有一位兇手開始受到審判,有幾位甚至得以安享天年,完全不必在法律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金恩牧師這位作夢的人,也在夢想實現之前受到殺害。

但是,就像金恩說的:「1963年不會是(黑人人權運動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在許多非裔的人權運動者被打、被捕,卻仍堅持抵抗暴力的時候,當他們用自己毫無武裝的身體,在街頭面對警棍、軍犬與水柱的攻擊,當無辜的主日學生被種族主義的炸彈謀殺了的時候,這個巨大的不義結構開始出現崩解的兆頭。

來自威爾斯的支援

在離阿拉巴馬很遙遠的威爾斯,一位專門從事教堂彩窗設計的藝術家佩茲(John Petts 1914-1991)由廣播中聽到這事,整個人都被震撼了。他為無辜的孩童的死亡感到非常痛苦,也痛惜教堂彩窗被毀。連續好幾天,他不能工作,不斷焦躁地與家人談論著這個暴力事件。直到他的太太叫他閉上嘴巴,要他想想看可以為這個教會做些什麼。

佩茲先生想,他所能做的,就是為這個教堂再造一個彩窗。但是,經費從哪裡來呢?佩茲打電話給在報社當編輯的朋友寇爾(David Cole),同樣被這個事件震撼的寇爾馬上經由報紙的報導,展開了募款行動。他和佩茲都主張不要找任何有錢人捐大錢,只准大家以小額捐款的方式參與。許多孩子都捐出他們的零用錢,報紙刊出威爾斯的黑人小孩與白人小孩攜手排隊,要去捐款的動人照片。在短短的時間內,製作彩窗的經費就募齊了。

於是佩茲和寇爾可以與第十六街浸信會連絡,討論捐贈彩窗的事。
受盡暴力打擊的第十六街浸信會對這來自遠方的友情支援感到很驚喜。在阿拉巴馬的伯明罕市的黑人社區裡,幾乎沒有人對威爾斯這個地方有任何概念。這個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在大英帝國裡總是顯得邊緣另類的地區,曾經在二十世紀初經歷過一次靈性大復興,是靈恩運動的論述者津津樂道的。勞苦的礦工、貧窮的人們,曾因為上帝氣息的吹拂,福音的種子在他們裡面成長起來,他們生命重新有了意義與希望。

在威爾斯靈性復興運動裡有個美妙的傳說,說到福音的安慰,甚至及於礦區辛勞的馬兒。這些拉著沈重煤車的役畜,成天就是承受鞭打與戾罵,在整個礦區的苦難底層努力撐著過日子。但是礦區被福音改變了,礦工在上工之前讀聖經、唱聖詩,他們不再戾罵,也不再鞭打勞苦的馬兒。這些苦慣了的馬,一時之間認不出與日日與牠們一起工作的人,那柔和的聲音、開朗的面容、敬虔謹守的行動,對牠們來說是何等陌生啊!福音改變了礦區的文化,改變了人的態度,也改變了馬的勞動條件。

威爾斯的靈性復興運動像一陣風般地吹過去了。但是福音帶出來的,愛的行動力,仍留在許多人身上。威爾斯的基督徒們合力,為一個他們不認識的黑人社區奉獻了一個重建的象徵,一扇美麗的彩窗。

黑色的基督

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當中說起給飢餓者食物,給乾渴者飲水,為赤身露體者披上衣服,到監獄去探望被關的兄弟,這是基督徒應該做的基本關懷,因為這樣行,就是行在耶穌基督自己身上。佩茲選了這一段經文的結論,來當這扇彩窗的主題:「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最小的一個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他決定給耶穌基督一個黑人的樣貌。黑膚的基督伸開強壯的雙手,像是被釘在十字架上,也像是被吊掛起來受私刑的人,祂的身上穿著白色的緊身衣,有些人認為那很像精神病院用來拘束病患的衣服。祂的頭低垂著,雙目緊閉。然而,祂被迫撐開的雙手是有力量的,一隻手像是在用力推開偏見與暴力,一隻手像是在招呼歡迎勞苦背重擔的人。在祂的身後,藍色的背景裡,浮現著白色、發光的十架,而在祂拉得緊緊的頸項後面,有彩虹表明著上帝對人的善意,指向生命重現的希望。

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許多非洲的藝術家畫出有非洲面容的耶穌基督,但是在那個年代,在種族主義極為猖狂的人群當中,為一個黑人的教會安置一個有著黑膚的基督的彩窗,實在是個需要勇氣的創舉,需要許多人共同的堅定意志。當白人覺得碰觸到黑人的手都是骯髒的,白人家庭禁止黑人傭工與他們共用廁所,而絲毫不覺得這樣的觀念有何錯誤的年代,一個黑人樣貌的基督,在這間教堂裡,告訴人們,基督就在那些被看輕,被虐待的人當中。
在希望的微光乍現的時候,一扇來自威爾斯的彩窗,在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城市,默默地將實踐福音的熱情,灌注在一個受傷的信仰團體裡,紀念著四個被殺害的小女孩。

對抗國家暴力的撲火飛蛾

以深刻的宗教心、非暴力的行動,來對抗一個用司法制度和警察的槍與棍所掩護著的偏見體系,所付出的代價極大,真的就像飛蛾甘願撲火,而不悔。台灣有幸在1960年代,得到在這樣的人權運動之火焠鍊出來的宣教師,在一個充滿恐懼的年代,留下勇敢的足跡。

由美國衛理公會派到台灣的宣教師唐培禮(Milo Thornberry)和他的太太秋詩,是這些宣教師當中,遭遇最戲劇化的一對。他們成長於甘迺迪總統的時代,馬丁路德金恩雷霆萬鈞的演說激動了他們的心。曾被上帝堅定的微小聲音感動而決心獻身海外宣道運動的唐培禮,更進一步地成為一個為公義奮不顧身的行動者。

在大學的時候,唐培禮與秋詩曾大膽地跨過那時在美國南方還很強固的種族界線,與非洲裔的同學結成朋友,勇敢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同坐一桌,來抗議種族隔離的不合理。秋詩充滿熱情的直覺與行動力,和一般人心目中的牧師娘很不一樣。

帶著非暴力民權運動所錘鍊出來的、勇抗潮流的精神,他們以銳利的觀察目光,與對弱勢者的愛,投入了台灣這個宣教的場域。他們看到了一般在台灣的外國人看不到的問題,盡心盡力將當時台灣真實的面貌寫出來,傳遞到美國。他們關心人權的議題,與當時台灣「作夢的人」彭明敏先生和他的學生共同討論著台灣民主的未來。

1971年3月2月,唐培禮和太太秋詩遭到台灣警備總部約談,像犯人般地被監控,遞解出境,完全沒告知他們所犯何事。當時,秋詩懷孕已經好幾個月,在極大的壓力下,身體狀況很糟。他們在風聲鶴唳中被趕逐,遠離自己用心愛過的地方。像撲火的飛蛾,求仁得仁。

唐培禮夫婦回到美國,再也得不到在亞洲的工作機會,他們的護照被取消,被自己的國家當成危險分子。是的,追隨那有著黑人形貌的基督,在至小的兄弟身上看見基督,並服事祂,是要付出代價的。然而,在分別山羊與綿羊的時刻,這撲火的飛蛾會在哪一邊呢?那打著福音的旗號,卻對人民的苦痛視而不見的,又會在哪一邊呢?

不再沈湎於絕望的山谷

世界進入21世紀,美國有了一位黑人總統,南非種族隔離的政治體制也結束了。但是,一股充滿偏見的保守勢力正在力圖反撲,宗教右派的勢力藉著媒體,藉著愚民的情緒,正在攀升。

挪威一位極右派的年輕人,放置炸彈,又用機關槍殺害許多無辜的青少年。他那毫無悔意,執意認為自己的暴力有理的態度,真的會讓人十分氣餒。這個世界好不容易走出意識形態的糾葛,學習以愛與尊重來彼此對待,但是偏執的、絕對化的思想,卻仍舊毒害著人們,並且用各種詭計在搶奪著影響力。這個時代,仍需要許多人一起走出恐懼,拒絕不義的結構。讓福音真實的力量,表現在驅逐恐懼的、完全的愛當中。

所以,馬丁路德金恩牧師的宣告,在今天仍在對我們說話。不只對美國,而是對所有努力要建立一個人性的社會的國家,對每個文化裡的公民運動在呼喊著:
「今天,朋友啊!讓我告訴你:我們不要再沈湎於絕望的山谷!即使我們面對今日與明天的困難,我仍有夢。這是個根植於美國夢的夢。我夢想有一天這個國家能站起來,活出它的憲法的真義:『我們相信人生而平等,這是不辯自明的真理。』」

「我夢想有一天孩子們可以活在一個國家,在那裡人們將不是根據膚色,而是根據他們的個人特質來判斷他們。 在那一天,所有的上帝子民,將一起唱出新的意義。」
願我們都能將愛與尊重作在每個人身上,作在我主身上。(作者為資深神學工作者)

參考資料:
•Gary Younge, American civil rights: the Welsh connection, The Guardian, 21 March 2011
•Martin Luther King Jr., I have a Dream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