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2期】2014年11-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4年11-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表演出來的真誠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與未來經濟發展的隱憂

評「雨傘運動」下的香港教會群體之表現

舉傘待天明

佔中運動下的進場服事

化腐朽為神奇的城市奇蹟

慈悲退讓的生態經濟學

 

我見我思 / 化腐朽為神奇的城市奇蹟

◆彭海瑩


一座橫跨在半空中的步道,綠意盎然、生機蓬勃,人們可以自在悠閒地漫步其中,以離地30英呎的高度邊走邊欣賞近在咫尺的帝國大廈;也可以在高低有致的階梯上小憩,坐擁曼哈頓城市風光;耳邊不時傳來鳥雀歌聲,身旁常有彩蝶飛舞。遠處哈德遜河的渡輪緩緩駛過,夕陽正把西天染成一片金黃……這樣如夢似幻卻真能身歷其中的場景,來自紐約的High Line。
High Line能成為紐約當前最新、最熱門的景點,是經過長期的努力與逐步發展而來的。在廢棄了近三十年後,於2006年開始動工,2009年6月起陸續開放,全部工程將於2015年完成,成為紐約居民樂在其中、引以為傲,更讓觀光客感動、驚豔,充滿創意與巧思的公共空間。

由廢棄到新生

1930年代,紐約市政府為了疏散擁擠且經常發生事故的交通,在雀兒喜區(Chelsea)西邊,建造了一條長達1.45哩,橫跨十個街廓的高架鐵路(南自Gansevoort Street,北邊延伸至西34街),專門用來運送牛奶、肉類等食品。五○年代後期,由於美國貨運改以公路為主,不再以火車運貨,這條高架鐵路便漸被廢棄、遺忘,長達近一萬多個日子,這裡蔓草叢生、形同廢墟,幾度面臨拆除的命運。

好在,以紐約居民為主的「High Line之友」(Friends of High Line)在1999年成立了,由於與當時紐約市長彭博的都市更新理念相合,他們開始推動把這歷史古蹟變造成市民休閒公共空間的夢想—— 徵求廢鐵道改造的計畫,獲得來自全世界各地七百多個團體參與競圖,最後由兼長於建築與地景設計、視覺藝術的"Diller Scofidio?+Renfro"奪標,他們與紐約的地景建築團隊"Field Operations"和遠自荷蘭來的景觀設計家Piet Ondolf合作,重新打造了這條生態多樣、自然、美麗、會呼吸的空中長廊。

充滿了巧思的空中花園

走在High Line寬約30到40英呎的平面上,你會看到高度發展的都會與淳樸的園藝巧妙融和的景象,蜿蜒的步道兩旁有紐約常見的木本植物和隨季節豐富變化的花草、藤蔓;盛夏時分,金光菊、鼠尾草、天人菊……不時以絢爛的花朵展顏微笑,灌木叢生鬱鬱蔥蔥;有些地方還刻意保留了原本的鐵道和枕木,任花草樹木在其間自然生長,讓人緬懷當年鐵道原初的風貌。
用原始、粗糙的材料打造,但是設計感十分現代化的各式座椅、矮桌隨處可見,遊人走累了可坐下休息;有些躺椅彷彿是從地面伸延而出,斜躺其上看書、觀景真是無上享受。特別是十七街與第十大道間的階梯式空間,讓人如同觀眾賞劇般,暢懷、自由地欣賞都市舞台的瞬息萬變。
這個奇妙的空中花園改善了曼哈頓地區的空氣品質,也成了生態教室,父母、老師常帶著孩子來這兒認識植物、昆蟲、鳥類。High Line周邊的建築也因此有了活化、再造的機會,原本陳舊、暗淡的老屋牆壁,塗上了鮮明、生動的色彩與圖像,其中還不乏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有些新的建築開始動工,公共藝術被巧妙地架設起來,著名的餐廳、服裝店也在旁邊陸續開設。

南北端的美麗句點

High Line的設計認真考慮到市民各方面的需要,也沒有忽略身障朋友,每隔三到四個街廓,就有階梯或電梯,讓人可以隨時上下,成了真正的無障礙空間。

High Line的南端是原本的鐵軌匯集處,也正是當年肉品、牛奶的集散中心,如今成了愉悅的戶外餐區;坐在露天咖啡座上,可以欣賞街頭藝人的精采表演,也可靜觀哈德遜河的日落美景。新舊交錯的擺設讓人恍如回到五○年代的紐約,然而又是那麼真實地活在二十一世紀。至於High Line的最北端,到了2015年,建築大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的惠特尼美術館新館將完工落成,屆時兩者將相互連結、交相輝映。

生態、環保、存留歷史記憶

我和外子南洲在紐約當地建築師友人定怡的引領下,穿過車水馬龍、大廈林立的紐約繁華市區,來到這個結合歷史與創新、綠化與水景,充滿野趣的空中花園;不期然地與大自然相遇,也由其間多樣的藝術和街頭表演,深刻體驗豐富而立體的紐約文化。

High Line的存在為這個原本落後、傾圮的地區注入生命力,帶來空間、視野、文化的更新。望著那些悠閒地在步道上或站或坐或漫步的紐約市民、遊客,我的心中湧起一份怡然、安詳的感動,也不禁想起舊約先知論上主作為的一段經文:

我要在光禿的高處開闢江河,在山谷之間開闢泉源;我要使曠野變為水池,使乾地變成水泉。我要在曠野種上香柏樹、皂莢樹、番石榴樹和野橄欖樹,我要在沙漠中栽種松樹、杉樹和黃楊樹……。
(以賽亞書41:18.19,新譯本聖經)

如果你有機會前往紐約一遊,別忘了來這個化腐朽為神奇,既環保又存留歷史記憶的高處一遊;你會為紐約人慶幸,因為此地見證了這個城市是屬於人民的,也正努力往更新的、生態的、永續的目標邁進。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