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7期】2015年9-10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5年9-10年出刊
本期目錄:

終戰七十年的信仰省思

勢不可當的大數據

不可能的任務── 教宗方濟的環保諍言

低IQ世代的基督徒

以大衛之石迎戰生態困境

從〈恩友中心〉事工看台灣貧民問題
溫柔生產──謙卑中看見神之領域的美麗

打開天窗


曠野反思低IQ世代的基督徒

◆陳錦生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2009年出版了一本《低IQ時代》的書,批評日本現代的教育制度和網路,造成年輕人不愛閱讀、不思考、不想思考、人云亦云,變成凡事只靠網路的笨蛋。書中也指責「輕鬆式的教育」讓學生失去「質問力」和「思考力」,只沉迷在「標準答案」之中,把現代的學生教成「一個放棄思考而只是急著去記答案的群體」。當然,網絡世界的發展讓資訊急速流通,不一定要單靠閱讀才能獲得知識,不讀書也未必和低IQ畫上等號,但「不思考」卻是現今年輕人的危機。雖然這本書講的是日本的教育和經濟,但放在台灣的現況來看不也是一樣?看看多少所謂高智商的知識分子跑去找白龍王、妙天禪師、宋七力。多少政界大老要去問某某「上人」求詩籤。號稱「智慧」的手機,造就了多少不思考的笨蛋。而網路上的社群也是盲目的,凡事「懶人包」,只求快速,不求甚解。iphone的方便,造成了拒絕思考的世代,Google使人們變成了笨蛋。

「理盲」又「濫情」的信徒

先不說台灣的教育,只看看台灣的教會,這些年來似乎已經早就「低IQ化」了。許多的「特會」常常是人山人海,看起來,神的國非常興旺,但看看內容,實在不忍卒讀。曾幾何時,「特會」變成台灣教會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當然,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用語,有些特會,其實就是以前的「佈道會」或「培靈會」;也有教會把主日聚會以外的其他聚會都叫特會。筆者這裡所說的「特會」,則是指「醫治特會」、「聖靈恩膏特會」、「預言特會」等類型的特會。這些特會的特點是善於利用媒體行銷,投入可觀的財力、人力,專辦大型聚會,強調聖靈的全能、醫病、趕鬼、說預言等能力,卻很少提到認罪、悔改的基本問題。

前一陣子媒體報導,經常應邀至世界各地主領內在醫治、釋放禱告特會的郭姓女牧師,她的「斬斷魂結、斷開鎖練」的言論和認為皮膚病是「因為拜偶像、行邪術或是喝符水」的說法,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其發表之同性戀、禱告得鑽石的神蹟、以及仇視其他宗教的言論,也引發輿論非議。還有許多的「醫治特會」強調疾病是撒旦的攻擊,台灣上空到處都是邪靈,只有靠禱告、大聲讚美、拍掌才能獲得醫治。甚至也教導信徒「各人祖先所犯的罪可以透過我們的認罪得到赦免。」等奇怪的言論,使基督教變成了另一種「怪力亂神」的宗教。這些特會的講員大多來自國外,常高舉令人無從考察的經歷,強調有從上帝而來的超自然的能力,我們很難去查證其真偽,而且它們擅長任意引用、曲解聖經,有時到離譜的境界。問題是,每次的特會,透過商業的包裝和行銷,結果總是人山人海,看起來福音好像非常興旺,其實只是熱鬧的假象。看看耶穌當年怎麼說:「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蹟、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太廿四24)

這些特會和低IQ有甚麼關係?有些講員常常宣稱「上帝對我說」,「我有一個感動」,好像他們是上帝的代言人。許多的信徒礙於講員的權威,不敢質疑;又怕被指為「信心不夠」,「懷疑講員就是懷疑上帝」,只好姑且信之。而所謂的「醫治」,通常也缺乏有效的評估和鑑定。大多數所謂有果效的醫治,多是限於身心疾病方面,有的則專治「長短腳」,真正重大疾病得醫治之例,其實鳳毛麟角。治病還有分科別,似乎限制了上帝醫治的大能。在信仰方面,這些信徒接受到的是威權式的填鴨教育,死背「要理問答」,只有標準答案,不必思考,也不能懷疑。這種簡單化的思考加上公式化的答案,正好符合現代速食文化和低IQ的潮流,也是標準的「反智化」症狀。沒有經過思辨的信仰,與迷信何異?這樣的教導,最後只會產生「理盲」和「濫情」的信徒而已。

「世俗化」、「功利化」和「商業化」

除了特會之外,一般的教會也漸漸走向「世俗化」、「功利化」和「商業化」的趨勢。許多的大型教會開始注重專業經營管理。強調效率和增長,強調投資報酬率,要把資源放在容易得人的地方,艱困地區就避開不談。一百隻羊,迷失了一隻,就讓他去吧,因為不合乎效率原則。這難道是耶穌的教導?

許多傳道人喜歡講「成功神學」,一切以客戶導向為主,把「上帝國的福音」悄悄地轉化成「使我得救的福音」,這種討好會眾,不需要悔改、不需要犧牲、不需要背十字架的福音,當然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教會。問題是,這是主耶穌要我們傳的福音嗎?在電台、電視的福音節目常可聽到這類的「福音」,令人想到潘霍華所說的「廉價的恩典」:「就是不須要作門徒的恩典,是缺了十字架的恩典,是沒有復活和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之恩典。」這些會友們,每個主日穿得光鮮亮麗來到富麗堂皇的聖殿,享受愉悅的詩歌、被赦免的感覺、友善的笑臉。一方面,教會提供信徒的各項需求,開設各種講座,如:理財、管教子女、心理輔導、保健養生、夫婦關係、插花、烹飪、課輔、安親班等,應有盡有,好像百貨公司一樣。牧師儼然是教會的CEO。

成功的牧師轉身為成功的商人,教會卻變成了休閒和交誼俱樂部。想想保羅的話:「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二:2)我們現在的教會,傳的卻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以外的東西,大家卻覺得理所當然,還為所謂的「興旺」感謝主。

你/妳變笨了嗎?

近幾年來,教會一窩蜂地趕流行,一下子「小組教會」,一下子又是G12、敬拜讚美、馬鞍峰教會模式。一下子組團到韓國看趙鏞基的教會、一下子又到新加坡去取經學康希,學了一堆皮毛回來。別人有效,我們就如法照抄,完全不考慮我們自己的文化和需求,到處都是「山寨版」教會。教會書房充斥著一大堆傳授教會增長秘訣的書,像《直奔標竿》、《烽火信心》、《亞比斯的禱告》等種類繁多,銷路也不錯。反而一些真正談信仰、思考性、解經性,或所謂「較硬」的神學書籍或雜誌卻乏人問津,導致許多真正屬靈的雜誌及出版社均瀕臨關門的窘境。

據《遠見雜誌》2014年10月的調查,國人平均一年閱讀1.7本書(2012為2.2本),如果把參考書、教科書、童書、電腦書和學校圖書館的部分扣除後,大約就只剩不到一本了。而基督徒,現在可能連聖經也不必買了。拜科技之賜,現在的禮拜都把聖經節用投影機打在銀幕上,信徒連翻閱聖經的機會和動機都快消失了。大前研一所批評的「不思考」、「不閱讀」、「輕鬆式的教育」、失去「質問力」和「思考力」,不就是當今許多基督徒的寫照?
親愛的基督徒,你/妳變笨了嗎?

(作者為前長榮大學校長,現任講座教授)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