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9期】2016年1-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6年1-2年出刊
本期目錄:

貧窮的人有福了

反貧窮運動宣言

為什麼高中職的課綱不能黑箱作業?

諂媚勞工的虛假

耶穌基督的死該是人類的「替罪羊」嗎?

傷殘與超越性
在曠野中踽踽而行的朝聖者
良醫風範——《悠悠醫者心》讀後感
梅湘與〈救主的誕生〉管風琴聯篇曲

重要公告

號角/貧窮的人有福了

◆蘇南洲

「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你們的。」(路加福音六章20節)這是耶穌登山寶訓八福中的第一福,登山寶訓正是整個耶穌福音運動的使命宣言,登山寶訓八福中的第二福便是「飢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你們將要飽足。」(路加福音六章21節)。顯然,賜恩福給「貧窮」和「飢餓」的人,這是耶穌福音運動中帶有重大承諾的首要任務。

世界各地的「棄民」

在今天世界各地,許多發生戰亂的地方(如敘利亞),難民如潮水般湧現,整個歐洲陷入接納難民與抗拒難民的恐慌與矛盾之中;在許多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印度、菲律賓及中南美、非洲等地),許多人民在垃圾山中撿拾食物,甚至就在垃圾堆上搭建破爛板子勉強棲身;這些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也是未來式。

2011年我到中國雲南去參訪微型貸款的事工,走訪一些窮山僻壤,發現在中國強盛崛起的同時,在廣大的西南山區中,仍存活著無數長期被「國家」和「政府」的強大建制與政策所遺忘的「棄民」,任其自生自滅,朋友問我感想如何,我回答說:他們住得「比豬好,比狗差」;這些人民雖未被圈養在爛泥巴中作息,但也沒有四片牆與一片屋頂的房子可供住宿。

台灣竟有上百萬窮人

當年德蕾莎在加爾各答,每天去街上將垂死之人帶回家,為他們洗淨身子,讓他們有尊嚴地等著上主的使者來接,這可能是這些人一輩子終於可以躺在看得到屋頂的人生最美好時刻。在加爾各答這個印度豪宅之都,每天睡在無遮蔽物的街上的,不是幾百人、幾萬人,而是幾百萬人。

在台灣,這個人民十分勤勉奮力想擠進已開發國家行列的社會裡,雖然我個人在過去曾十分投入要讓這個自己出生的土地更蒙上主祝福、蒙上主光照,讓心頭上的烏雲散去,讓亮光照進黑暗的努力中;然而在上主的引領下,我竟看到〈恩友中心〉十二年來,每天提供兩餐及家用食品資源給全台上萬貧苦民眾;根據〈恩友中心〉所提供的統計資料,這樣一貧如洗處境的人數在台灣竟達上百萬之多,這是新近最讓我無法撇頭不顧的扎心事。

消失在社會黑洞的人

這些人的存在是這個社會的黑數,所有官方的統計都把他們排除在外。台灣官方統計中沒有「貧戶」這個項目,只有「中低收入戶」,而「中低收入戶」是指「稅戶」的課徵比率,但如果他們長年窮到不用繳稅,就連「中低收入戶」也不是。我們每個周末都可以到處在街道路口看到舉著廣告招牌的人或「三明治人」,他們站一天可拿八百元,若每月四個周末都來站,可拿六千多元;今天有機會,明天沒保證,他們都是當天做當天領,沒有勞保、健保(他們繳不起健保費,也沒雇主或工會團體要幫他們保);他們比上班族更容易生病,卻被排除在醫療體系之外;最後,只能用〈恩友中心〉發的「恩友卡」到「恩友義診聯盟」全台150家愛心診所免費看病、拿藥;他們無依無靠,卻被排除在所有社會保障之外。

這些每天、每月、十二年來接受〈恩友中心〉食、住、醫療幫助的人,並非是特別沒有自尊、好吃懶做的人(好吃懶做的人應該是某些住豪宅的官二代或富二代,專開名貴跑車到處炫富,經常到東區夜店外「撿屍」的玩家吧?!),絕大部分是長期以來被這個社會連續拒絕、歧視,甚至欺侮、剝削,而在連續遭受挫折數十、上百次之後,被迫變得沒有自信,也對人失去信任,最終產生生理與心理各樣的殘疾,也受盡親朋好友的排斥,從而轉進黑巷,消失在所有人眼睛看不到的黑洞裡,只剩耶穌還是他們不離不棄的恩友。

結構性問題需要結構性解決

高達上百萬的貧苦人在台灣,這必然形成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其背後也必然有結構性的成因。這些社會邊緣弱勢的人,不被任何民調或統計納入,因為他們沒有電話、手機、電郵可以被觸及,他們自成一個個隱晦的社會脈絡,他們無班可上,四處流動,也易於與不同地區的同類朋友交換訊息。而在選舉時卻成為最容易被便宜買票的好對象,對他們而言,任何候選人的任何政見都太遙遠,而拿五百、一千元交換去投給某候選人,對他們卻很實惠,至少可以吃頓好飯,再加一杯去寒酒,而他們拿錢答應的事,也很守信用。

長期以來,我們政府的政策過於向資方傾斜,所採用的減稅(如遺贈稅、營所稅)及獎勵投資補貼等措施,都在在破壞勞資所得分配的公正性,所鼓勵的衍生性金融槓桿遊戲亦拉大社會貧富差距的不合理性;而由政府領頭的油電雙漲更讓弱勢者淪入無立錐之地的慘境,這些結構性病徵需要結構性診療才有可能痊癒。我們相信這個社會仍具相當的良知良能,願意了解弱勢者的苦楚,也有能力扶助他們成為社會的正向力量。這不是有錢人拿來擦臉增光的毛巾「公益」秀,這是救人、救己、救台灣的志業。

發起軟性抗衡的「反貧窮運動」

常聽到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台灣是個很有愛心的地方。無論九二一地震、汶川地震、南亞海嘯、福島核災、八八風災,台灣人踴躍地愛心捐輸,都是有目共睹。台灣各地都有善心人士專門收養流浪動物,也有人提倡「動物權」;但須知沒有人棄養就不會有流浪動物,而這些「貧窮的人」、「飢餓的人」不就正是我們政府政策與整個社會聯手製造出來的「棄民」嗎?

這次發起「反貧窮運動」,是我繼「二二八平安運動」及「反雛妓運動」隔了多年之後,持續以「軟性抗衡」(soft encounter)信念,在台灣最象徵富貴的台北仁愛路「帝寶」豪宅面前,採封街方式,將〈恩友中心〉每日提供「愛筵」的模式集中辦理,並廣邀各界賢達(包括帝寶住戶)及社會善心人士一起餐聚,共同正視貧富差距問題惡化之嚴重;並為了台灣社會的健全發展與下一代的光明未來,以「關懷弱勢、福助貧窮」為目標與價值,呼籲社會大眾齊來扶助弱勢貧窮者,由「棄民」轉變成對社會的貢獻者,共創台灣美好願景。

落實耶穌福音運動的任務與使命

今天在台灣,做為基督徒,不應是專為自己個人或群體,向「苦命」的耶穌求取「好命」的自私自利者,而應效法基督、跟隨耶穌,去關懷、扶助廣大的貧困弱勢者,讓眾人共享福音的好處,讓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

耶穌登山寶訓的福音宣言,帶著屬天與屬地的承諾;基督徒不應是成天只會用嘴皮為人祝福禱告然後回家睡覺的人。基督徒不是神,不是社會的評論者,也不是路過的路人甲,更不是最後的審判者,而應是「幫助罪人走義路」、「讓困苦人得見真光」的蒙恩受召者;如今,台灣這個社會整個結構出了大問題,基督徒也應投身「幫助社會走上主喜悅的道路」,落實耶穌福音運動帶有承諾的任務與使命,義不容辭。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