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17期】2018年1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1年出刊
本期目錄:

作個上主喜悅的台灣人

斯地•斯人•斯情——林宗義博士內湖土地的淵源與展望

返我初服——《精準與放任之間》推薦序

珍珍如晤——真理與美的追夢者」

「中國因素」陰霾下的香港基督教

打開天窗

 


心窗
珍珍如晤——真理與美的追夢者

◆ 彭海瑩


「賜予他們永恆的安息;主啊!讓永恆的光照耀他們……」12月2日上午,台北愛樂電台傳來清亮柔美的歌聲,那是佛瑞的《安魂曲》,與其他安魂曲相較,這首沒有令人驚懼的末日審判或地獄之火;內斂、安詳、甜美的曲調,精緻、單純、勻稱的結構,透過信仰的深思、優美的平衡性,道盡了天國的美好與內心世界的寧謐。在週末的上午聽來,格外令人心生嚮往——有一天,我們要與愛我們的主在天家面對面。

下午,女兒傳來一則訊息:「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溫柔而堅定的俠女曾珍珍,因打掃新居時不慎跌落樓梯,失血過多,加上獨居,待12月1日學生與鄰居發現時,已回天乏術。」

淚水,不由自主地充滿了我的眼眶,布滿了我的面頰。珍珍,珍珍,你是怕我太傷心,所以預先告知我你已在天國享受永恆的福樂嗎?讓我經由佛瑞的〈安魂曲〉,確知你已不再有眼淚、不再有傷痛;在天國,一切都完美無瑕。最重要的是,你與心愛的兒子Justin團圓了!

杜鵑花城的初遇

大二那年,我在台北信義會學生中心初識台大外文系的新鮮人——曾珍珍,在她略顯靦腆的談吐中,閃耀著一份對真理與美的渴切追求;我們很快熟識起來,經常一起聚會、查經、談文學、談信仰。在我的鼓勵和提醒下,她在真理堂接受了洗禮,也參與了教會文字工作的事奉。大學畢業後,在外文系一直名列前矛的她,進入《校園雜誌》擔任編輯,同時譯出了英國大文豪C.S. Lewis充滿智慧、字字珠璣的語錄——《清醒的心》(A Mind Awake)。

之後她赴美深造,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拿到碩士學位,隨即在詩人楊牧的賞識下,開始攻讀比較文學博士。

《裸顏》、《詩篇擷思》、 《卿卿如晤》

1986年,〈雅歌出版社〉成立,推出的第一本書就是《路益師的心靈世界》;由於深愛C. S. Lewis的作品,也覺得以他跨英美文學及基督教護教學的深厚功力,學養精湛、博大寬宏,必能使華人讀者受益,但因路益師的文字機敏智慧、作品引經據典,合適的譯者實在鳳毛鱗角。我們先請林為正譯了《四種愛》(The Four Loves),並邀曾珍珍和李達人修訂,但總覺不足以充分傳達路益師作品的精妙。

1987年秋,南洲和我為推廣《曠野》異象,尋找作者,前往美國一月行,感恩節前來到西雅圖,在珍珍家住了幾天,也談起翻譯出版路益師作品的計畫;當時珍珍雖有博士論文壓力,仍慨然應允,在協助丈夫事業、養育兩個幼兒之餘,利用零碎時間,著手翻譯路益師的作品。前後花費六年時光,終將路益師的經典之作《詩篇擷思》(Reflections on the Psalms)、《裸顏》(Till We Have Faces)、《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先後譯出,也在〈雅歌〉取得授權下陸續出版。

《詩篇擷思》生動地記錄了路益師研讀詩篇時的困惑、懷疑、反省及領悟,也透過詩篇的解讀,與人心和當代文化對話。

《裸顏》是路益師最動人的一部小說,巧妙地把基督教教義還原成神話,以擲地有聲的論理,解析基督從死裡復活,為大地帶來無限生機的歷史意義。

至於《卿卿如晤》這本感動了王文興教授,引領他開啟信仰之門的小書,則是路益師對愛妻的悼亡手記;大師因喪偶陷入存在絕境,卻也因與亡妻心靈交會,體會出神的存有以及比死更堅強的愛,因而以信心之眼對神和永生充滿了確切的把握。

這三本路益師膾炙人口的名著,因著珍珍卓越的中、英文理解與掌握能力,流暢、優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為進入路益師寬廣、幽邃的心靈世界,開闢了一條愉悅的通路(小女在小學時就捧讀《裸顏》廢寢忘食)。

教學、翻譯成果斐然

珍珍在1992年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並於1994及2000年先後前往中正大學和東華大學任教。在東華,甚至整個花蓮地區,珍珍對推廣文學與翻譯風氣功不可沒;她先後擔任英美文學系主任、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所長、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等職,教授比較文學、神話與文學、生態批評與美國文學。教學之餘仍翻譯不輟,先後譯出《寫給雨季的歌》(The Selected Poems of E. Bishop)及《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作品,獲32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此外,也翻譯了路益師另一本反諷作品《小心魔鬼很聰明》(The Screwtape Letters)。

珍珍一家返台在中正大學任教期間,我們還時相往來,南洲和珍珍的另一半中堯也是舊識,兩家孩子年齡相仿,很快就開心地玩在一起;大人則有聊不完的話題——思想文化、社會現象、弱勢關懷、文學藝術……真是事事關心。珍珍到花蓮任教後,地理上的距離,加上工作繁忙,見面機會大減,只能以電話聯絡。但她來台北開會時,我們仍多次相聚,每次見面她總是像年輕時一樣,情摯懇切、滔滔不絕地述說她的夢想、她的計畫、如何振興基督教文學……等,在心靈上,我們依然那樣靠近。

最是傷心長子過世時

如果有什麼讓珍珍傷心的事,那就是八年前長子Justin在美因車禍過世。我在事發後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她,珍珍先是泣不成聲,繼而較平緩、安慰地說,Justin來夢中與她道別了﹔那時他剛大學畢業,找到很好的工作,在教會中也熱心服事,愛家人、愛朋友……正是生命最絢爛的時刻。珍珍雖是不忍,但相信神在他生命十分圓滿的時刻把他接走,必有神的美意;神也藉著一些喪子的母親安慰、鼓勵她,她漸漸從悲慟中走出,在東華設立了Justin的紀念獎學金,鼓勵學生翻譯競賽。而次子Eric的成長和學業方面的傑出表現,也帶給她極大的安慰。

真誠的生活美學家

珍珍對美的品味和追求除了展現於文學,也由她素淨、簡單、別緻的室內布置(包括家中、辦公室)和裝扮可見一斑。猶記第一次到她西雅圖的家中小住,樓梯間的巨幅大畫、浴室中裝肥皂的貝殼、少數民族的壁畫……處處展現出她獨特的生活美學。可惜的是,她為花蓮新居籌建多年,也一直說落成後要我們去小住,沒想到,再也沒機會了!

珍珍的追思禮拜前,我打電話給從美國趕回奔喪的中堯,他說:珍珍這些年幾乎把全副精力奉獻給東華的教育與文學發展,上帝覺得夠了,可以接她回天家了。他又提起Justin過世後,曾出現在他夢中,告訴他在天國過得很好,將來他們會在天家團聚,先是媽媽,然後是爸爸,最後是弟弟;而Justin,會在天國門口迎接他們。

是的,珍珍,愛我們的主覺得你當跑的路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已經守住了,如今祂接妳到天國與Justin歡然相聚了!佛瑞的「在天國」輕柔地在耳邊迴旋,珍珍,天國見!

(曾珍珍譯C. S. Lewis作品,各基督教書房供應中)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