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18期】2018年2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2年出刊
本期目錄:

從平面媒體轉型到網路的省思

羅馬天主教神學教育的新願景

莫讓悲劇再發生——70年前台灣第一留美博士這樣被糟蹋

打開天窗

新視界羅馬天主教神學教育的新願景

◆ 張聖佳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9月發佈行政手喻(motu proprio),將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創建的「宗座婚姻與家庭研究院」,擴大為「宗座若望保祿二世婚姻與家庭專科研究神學院」,期待結合現代科學的研究標準,為教會在婚姻與家庭的議題上培育更多訓練有素的時代尖兵。2017年12月,教宗方濟各再秉持同一個對科學研究標準的堅持,以宗座最高位階的「使徒憲章」形式簽署〈真理之喜〉(veritatis gaudium),決心全面改革隸屬教廷之神學院校的教育方向、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計,要求這些院校自2019學年開始,必須依照本憲章的精神與要求來運作或進行調整。這個舉措意義重大,一來本次諭令雖不涉及教義性的解釋,卻是現代首次以權柄和拘束力最強的「使徒憲章」來主導神學教育的策略推動,甚至藉此文件取代若望保祿二世於1979年所發佈的相關憲章〈基督徒的智慧〉(sapientia Christiana),顯見教宗方濟把個人的意志整個押上去了。若由1960年代的梵二憲章至今還在緩慢地被落實來看,這份強勢的〈真理之喜〉憲章將會於接下來數個世代在羅馬天主教會內部產生不小的發酵作用。

教會神學是一場激進而勇敢的革命

〈真理之喜〉不滿足於個人關顧導向的神學教育,認為福音的目標不只是領人歸主,而也應當影響社會文化。也因此,研讀教會神學的目的不只是傳遞知識、牧會技巧與經驗,或是滿足個人的信仰需要,而是為了一個同樣急迫的原因,就是在這個倫理及宗教觀多元,人類的長短期生存模式與舉世環境的前路朝無法逆轉的厄運直駛而去之際,能再次為福音的傳播提出與時俱進、有深度思考的策略。教會神學是一場激進而勇敢的革命,既是堅定不移地持守福音與傳統,也是向著新視野與觀念來開放自己。同理,神學工作者不能只滿足於思想建構,而應該因著認識上帝的大作為,承認神學系統的不完全,並因而願意更多跪下禱告,領受活潑的心靈來迎接新變革。

延續梵二以來不斷要求對教會神學做改革的呼聲,〈真理之喜〉提出教會神學的四大任務。第一、對教會那以基督救恩為中心的信理進行靈性、理性與生存經驗兼備的默想和思辨。第二、進行各種對話,這不僅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也是為了更深去感受那使人喜樂的真理,體會它那浩瀚無比的存在。第三、重視不同學科之間的共融性,進行跨科的整合研究,因為教會神學的前設原則與多方位的學術探索之間具備合一性,足以容納與吸收不同專業領域的見解。第四、普世隸屬於宗座的高等神學校儘速建立連結,藉此對其他與羅馬天主教不同的文化與宗教性學府進行對話與交流。

關於上述的第四點,教會方面需要成立專責研究人類現象的學術中心,裡面的成員由神學家與非神學家所組成,以便提出務實可行的對策,讓福音信息的呈現能更考慮處境與文化的差異。而為了使福音能更融入所在的文化,這類研究性學府可以有條件地接受非天主教徒來授課。而這也呼應了〈真理之喜〉的基本想法,亦即:運用現代科學的研究路徑,對實現一個多方位又更受信賴的教會神學,並且對福音工作在當代能夠更深度被推廣來說,都已經是刻不容緩。

擔任一般神學院校的教師必須具備神、哲學領域的博士學位或是與此相符的學術研究表現,這些教師必須在行為舉止、信仰告白與工作倫理方面沒有爭議,一旦任何教師在這幾方面引起是非,就應當立即停止其聘任。擔任信理和倫理課程的教師更應格外要求其講授內容恪遵教義規範與羅馬宗座的權柄。另一方面,神學院校必須尊重教師依個人興趣進行研究的自由,然而這樣的禮遇不應當冒犯聖經的教導與宗座在真理上的訓導權。並且教師在探索或教導深奧的議題時,必須對自己的信仰傳統抱持謙卑相信的態度,在表達時務必謹慎,並且在科學新知與牧養關顧上帝的百姓之間小心地保持平衡,不標新立異,而是持平地呈現從新研究所衍生出的假設或個人性意見。

神學院校中的神學系應當將焦點放在「按著神學教育所需的科學性方法,去深刻地鑽研並系統性地闡述從神聖啟示所得到的天主教教理」,並且「小心按著神聖的啟示來尋找人類問題的解答。」在這個專門的領域中,啟示的真理和可靠的科學成果同樣地都要被看重,以便使人看到信仰與理性乃是普世性真理的共同見證。此外,神學詮釋在不更動真理的前提下,應當按照當地文化的特性來進行論述,特別是應當善用與比較不同民族所累積的哲學智慧以及正面元素,然而要提防和排拒混和主義與一切悖於信仰真理的本色文化。這也意謂,攸關棘手的文化性或是宗教對話的議題,皆必須依照信理綱領的精神來做回應。

活化傳統,迎向未來

從這份教廷高等神學校的新教育政策,可以看到教宗方濟要將教會神學研究法徹底進行現代化的企圖,這份文件追求一種「活化傳統,迎向未來」的抱負,它讓信理根基與福音使命並行,也關心社會與文化潮流。它看重方法論與人格的陶塑,嚮往天上的召命和異象,卻不忘記教會與人間的需要;接納博雅的學習,卻不逢迎主張萬流歸宗的信仰觀。這份羅馬天主教神學教育綱領不僅對諸如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提供了重新省思其神學教育路線是否適切的依據,相較於更正教的神學教育,它也有值得參考之處。向來珍視大公傳統的天主教神學教育有它要面對的包袱,教宗方濟的新政策可說是呼應了天主教內部開放派的期待。反觀,更正教在本質上空有現代理論,不喜歡接受牢不可破的傳統,甚至鼓勵脫韁的幻想,因此它的神學教育改革方向應當是不隨波逐流,更多去認識和回歸永續常新的信理訓示,從中汲取那寬廣有力的救贖之道。

教宗方濟各的改革雄心能否落實,它會產生怎樣的結果,抑或它是否為這位百年來最隨興獨行的教宗添惹一樁爭議,這些都必須由羅馬天主教的下個世代來自行回答。在此仍衷心祝福宗座神學院校的改革一切順利,幫助基督福音的傳播得以更進入到每片文化的深土層,這是〈真理之喜〉的本意初衷,也是一切形式的神學教育至終是成或敗的試蕊。

(作者現任教於中華福音神學院)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