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21期】2018年5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5年出刊
本期目錄:

曾經,林博士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緬懷與林宗義博士的十年師父情(二)

荒繆的黨國基督教信仰——從《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說起

走過傷痛,人生依然燦爛

捍衛大自然與美的使徒——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

打開天窗

 


雅歌書介
荒繆的黨國基督教信仰
——從《約瑟和他的兄弟們》說起

◆李弘祺

《約瑟和他的兄弟們》是一本理性人處理信仰問題的書。我承認我不能不佩服作者的獨創力和超人的勇氣。不過我對他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愛主之心:作為一個19歲的年輕人,從馬來西亞離鄉背井來臺灣讀大學,第一天到臺北,就請朋友帶他去尋找教會,這是他作為一個真誠信徒再好不過的表現。因此,這麼一本書絕對值得我們重視。

我說這本書是一本理性人處理信仰的書。這恐怕會讓一般台灣的基督徒覺得我是認為它是一本不信的人所寫的書。因為絕大多數的臺灣及中國基督徒都認為信仰是和理性對立的;一個信主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必須相信上帝無法用理性來瞭解。正如特土良(Tertullian)說的:「因為它荒繆,所以我信。」很少中國或台灣的基督徒知道洛克(John Locke)卻曾這麼說:「因為它合理,所以我相信。」洛克是現代知識論和政治哲學的鼻祖。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至少應該對他的理性信仰有一些同理心。

黨國基督教與威權政府

《約瑟和他的兄弟們》這本書主要是曾慶豹對臺灣在1960-1990年代的基督教會和它們的神學的觀察和研究。他大概有這麼幾個說法:

一,黨國基督教是這一段時期臺灣基督教當權派的特色。它以反共護教為目的和中心論述。

二,這個基督教神學與國民黨及蔣介石思想形影相隨,它的護教就是保護蔣介石的反共志業。因此黨徽可以橫跨在十字架上面。

三,美國開始與中共來往之後,黨國基督教不得不沒落。

四,黨國基督教的特質是基要派的信仰,與美國的保守主義信仰極為相近,極端反對所謂的「新派」。因此,與「新派神學」比較走得近的國際基督教組織WCC就受到黨國基督教會激烈的抨擊。

五,臺灣長老會因為神學一向與「新派」比較接近,以致受到國民黨政府的懷疑及排擠,後來更受到迫害。

六,這中間,唯有周聯華一直對臺灣長老會保持同情的關係。周本人在神學上也比較接近美國的主流神學(即「新派」)。

這些主題現在都是可以公開談了。從前在威權政府壓迫的時代,大家都三緘其口,不敢隨便亂講。不過吊詭的就是威權政府因此反而造成黨國基督教的式微,不再能有一貫的政治論述,而也使得長老教會的本土色彩反而萌發茁壯。這兩個發展未必完全是負面的,而在民主社會日益發達的臺灣,它們得以並存,讓時間及國內外情勢的發展來過濾。同時,在信仰及神學上,普世合一的容忍和反省也因此得到重視,取代教條的灌輸和教義的排他主義。我這裡的講法未必是曾教授的原意,不過今天臺灣基督教的本土色彩能公開檢討,這豈非就是黑格爾所說的「凡發生的必然就合理」的吊詭現象?黃彰輝從50年代就提倡的「本色化」神學,它和70年代臺灣的本土運動當然有思想上的關聯,這正是歷史有趣的奧秘,值得深思。

判明何為真正合理之事

這本書內容豐富,不愧是史學家的細心著作。當然,其中不免有一些前後不一致(特別是名稱之類)的地方,但是這些完全不值得挑剔。我個人讀了收穫良多,而且覺得曾教授真的是得眾人之先:他看到1986年紀念蔣介石百歲冥誕時,把國民黨的黨徽淩駕在十字架上面,感到非常意外與震驚。說真的,在台灣的基督徒們很多人已經是習以為常,不會覺得奇怪。但是我讀了他的書,這也才跟著覺得的確是非常褻瀆信仰的行為。我因此在google上面去查,果不其然,在歷史上多少十字架的圖案,唯有納粹敢把它的符號壓在十字架上面的交叉的地方,再其次就是國民黨了(美國海軍榮譽徽章也犯了這樣的毛病,值得注意和斥責)。能做出這樣的反省的,唯有像曾教授這樣的outsider as insider (見Peter Gay 的《威瑪文化》),他才能寫得這麼令人震撼。

我個人對於為什麼中國基督徒總是選擇走基要派或保守派的信仰和教義感到非常困惑。這裡不想多說,只是指出可能是因為我們(包括台灣人)總是覺得信仰當然是站在理性的對立面。對於一般基督徒來說,似乎特土良的話遠遠勝過洛克的理性方法。好像要相信「荒繆」的事必須經過艱苦的努力乃至奮鬥,所以很合理,而要相信看似「合理」的事,則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不用深刻的檢討和反省。看起來「合理」的事物真的一定合理嗎?我們是不是應該承認說很多我們相信的事物其實是「荒繆」的,而要努力判明「合理」的事物,選擇它們來相信?

排斥批判性思想之謬

近代理性的崛起使得許多人謹慎而認真地要反省我們是不是常常選擇相信「荒繆」的事。但是持理性主義的人往往受很多不願認真努力思想的人的攻擊。1910-15年,一些反對現代自由及理性主義思想的人編成一套稱為《基要:真理的證詞》計12本的書,許多人受到它的影響,對開放式的信仰和不堅持教義的歷史性態度作出不斷的攻擊,使十八世紀以降的理性思想受到全面的懷疑。中國基督徒因為特殊的政治環境(政府全面的控制和對西方帝國主義的反感)往往選擇這一種比較容易接受的基要信仰,排斥批判性的態度,更全面放棄對社會公義提出反省或質疑。影響所及,臺灣許多基督教會也都有相似的現象。

這一點是我近年來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而特別是在讀了《約瑟和他的兄弟們》之後,感慨更深。希望這本書的讀者們會和我一樣,對這個造成「黨國基督教」現象的形成原因和信仰取向做出廣泛的、更為深入的反省。

(作者為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榮休教授、清華大學榮休教授)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