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22期】2018年6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6年出刊
本期目錄:

曾經,林博士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緬懷與林宗義博士的十年師父情(三)

走出原爆浩劫,迎向和平

在世聖徒的形像:小白花的父母 (上)

從混亂中震盪出一片純潔光整的社會秩序

打開天窗

 


打開天窗

* 歡迎惠賜閱後心得、寶貴意見,請e-mail:cap@cap.org.tw

●親愛的南洲、海瑩:寄上支票一張。神的恩典夠用,請你們把等值的書送到覺得合適的地方,讓更多人受益。

奧地利 至坦、心美

非常意外,拙作《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獲得台灣史學界大老級人物李弘祺教授一篇回應文刊登在《曠野雜誌》。1965年,當年的李弘禎應是台大歷史系一年級的學生,前一年他曾考上台大電機系卻不唸,受到其父李嘉嵩的影響,酷愛歷史。值得一提的是,《教會公報》為慶祝百年大會曾舉辦了徵文比賽,李弘祺以台大一年級學生奪得該項比賽的第一名,《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的諸多故事可以說是他成長的時代背景,儘管可能當時的他未必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輔大 曾慶豹

● 拜讀海瑩的《管窺遠藤周作的文學天地》一文,長久以來的疑問又湧現心頭:「台灣的基督教文學在哪裡?」最早讀三浦凌子的《冰點》時,是年少輕狂時代,第一次對基督教背景的小說開始有感動;及至年長,讀遠藤的《深河》和《沈默》是一種心靈的震撼。台灣的作家,只讀到李喬的《情天無恨》,雖然是藉著白蛇傳的故事,展現其對於佛理的質疑和批判,但也從中看到作者自主性的生命思考,和隱隱約約基督教精神的浮現,雖然那時候,作者還不是基督徒,但可能已受基督教精神的影響。基督教入台150年,我一直在想,我們自己的基督教小說在哪裡?這是我的疑問。

台中 陳錦生

●當香港社會嚷著要發展郊野公園時 (香港沒有國家公園),閱讀彭海瑩《捍衛大自然與美的使徒》一文,讓我感受置身於大自然,以命運共同體保護大自然的自由和奧秘。

香港 麥明儀

●拜讀了李弘祺教授於《曠野》221期的大作,從《約瑟和他的兄弟們》一書討論黨國基督徒因欠缺批判性思考而產生種種信仰之荒謬,有些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約瑟和他的兄弟們》梳理了黨國基督教形成的歷史脈絡,除了指出其神學立場偏向基要主義之外,同時也就揭露了當初在白色恐怖年代,教會圈子內許多因攀附權勢而賣友求榮的惡行。曾慶豹教授在書中指出,當年情治單位對教會的控制、滲透與各種收買手段,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即便到如今,教會仍然受害。筆者竊想,歷史真相充分揭露只是第一步,教會必須在十架福音的光中直面自己的過去,將來才有臉去見上帝。可惜的是,書中提及的眾多人、事、機構,大多採取冷處理的態度。若是書中所論述的不合實情,那就出面指正或澄清吧。當歷史資料擺在眼前這種景況下,多一些討論、多一點批判,「踢館」(打臉)都比保持沈默強。上帝對教會的要求是什麼呢?不就是「與祂同行——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嗎?

台中 潘秋郎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