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26期】2018年10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8年10年出刊
本期目錄:

都是為了下一代——翻過二二八暗黑山頭的心跡

真正的應許,或真正的含糊?

介紹臺大成立初期的老師(3)——農業工程學系的開創者牧隆泰

那看不見的東海心(下)

打開天窗

 


打開天窗

* 歡迎惠賜閱後心得、寶貴意見,請e-mail:cap@cap.org.tw

●蘇哥、彭姐,很開心能因為此「路思義與東海特展」,聯繫上昔日文字事工的啟蒙者。期盼有更美好的同工。以馬內利

台中 彭懷真

●225期《曠野》收到,很棒,尤其是路思義那篇。

台北 林稟彬

●留意到《曠野》的新專欄「台灣溯源」,帶領讀者細察昔日曾經為台灣的鄉土與人情作出貢獻的故人足印。還有觸及雨水和土壤的「人與自然」、深度探討信仰與時代的「號角」,以及蘇社長回望「二二八平安運動」的篳路藍縷。《曠野》忠心守望台灣社會與教會,三十多年二百多期始終如一,深度廣度溫度俱備。木鐸之聲,讓人警醒,更讓人尊敬。為此向上主感恩,也謝謝蘇社長的辛勞。

香港 羅民威

●《曠野》225期的第一篇文章反思美國海波斯牧師最近因著性騷擾事件而下台一事。作者的反省方式格外令人印象深刻,因為他引用海波斯自己著作裡的三個格言,而其結語也很中肯:「海波斯是一代名牧,我們不能只學習他成功時的教導,他倒下的故事,更應成為我們深切思考與反省的教材。」前幾天跟某年輕社青基督徒談到《校園雜誌2018年9-10月號》的主題文章,剛好也是在談#Me Too在教會的事情。這位社青不太理解為什麼有人要再揭傷疤,讓受害者經歷二次傷害?他的回應著實讓我吃驚,正如文章所言,「事實」是重要的,但事實上,我們卻不知如何與「事實」為友。我想,我們需要「承認」這個我們不太懂如何承認事實之「事實」,並且開始學習。現在學,還不算晚。願神憐憫。

台中 左心泰

●蘇哥 : 收到225期《曠野》,我正在外地(此刻在旅社寫信),第一篇文章《從海波斯身上,我們學到什麼?》讓我百感交集。參加了好幾屆的領袖高峰會,海波斯的領袖魅力,讓人印象深刻,許多教導,也曾讓我受益。聽到他出事,扼腕驚愕之餘,不得不佩服柳樹溪教會的不隱匿護短的處置。這在華人教會「以和為貴,以順服權柄為最高的屬靈原則」的文化,實在很難想像......文中提及,「也許我們要重新思考聖經教導的成功與失敗,教牧不要追捧那些成功的事工模式,也不要邀請所謂成功信徒分享職場與家庭見證。我們理解的見證,是否根本就出了問題?真實見證,就是分享生命故事,其中包含了成功與失敗。當華人教會有更多失敗教牧與信徒,認罪悔改,分享風光過後靠主恩典重新站立,我們的教會就能更新復興,而教牧領導就能重回正軌,不再是權力支配,乃是人人帶著一根刺來服侍 ! 」實在是很深切的提醒。謝謝《曠野》中震聾發聵的好文章,謝謝蘇哥彭姐多年辛苦不輟的堅守經營。願主使用,在這時代成為明光照耀。

台東 王美媛

●讀了《曠野》225期胡志偉牧師的〈從海波斯身上,我們學到什麼功課 ? 〉一文,除了發人深省,亦饒有趣味。海波斯牧師在其《卓越領導格言》提出的成功格言正正觀照了他和他教會的過失。另一方面,Church Too 所揭示的問題實在不容忽視,教會總是聲嘶力竭要捍衛性「聖潔」,但遇上教會內發生性騷擾卻沉默噤聲,粉飾太平,罔顧受害者的傷痛和公義。盼望海波斯引發的反省不止於權力與事實,而是直視教內性騷擾問題。

香港 麥明儀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