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31期】2019年3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9年3年出刊
本期目錄:

再回應「基本收入芻議」

「二二八平安禮拜」中的圍棋與橋牌

台灣畜牧最重要的改革家——山根甚信

〈晨曦會〉福音戒毒的信念和展望

打開天窗

 

台灣溯源台灣畜牧最重要的改革家——山根甚信

◆ 張文亮


早期,台灣的豬,
生長在惡劣的環境裡。
農民養豬,是耕作之後剩下的力量,
豬吃的食物,是人吃剩的餿水、過期的米糠、
或是田裡沒人要的蕃薯藤。
豬住的地方,是農家最偏僻的角落;
病死豬,農民就拋到水溝或河川。
農民劣化了養豬環境,豬也劣化了農民的生活;
何等需要有人前來,改變這狀況!
1931年8月,有個自札幌前來的教授,
他堅信「什麼是文明?重視畜牧環境開始。」
改變了這一切,
使台灣後來成為普世著名的「養豬王國」。

 

山根甚信(1889-1972)生於日本的「鳥取」縣,他的父親是在地法庭的法官。鳥取位於日本的高山,農民可耕地面積很少,冬季很長,是「豪雪之區」。居民大都以山上種果樹與畜養乳牛,維持生計。

父親的法院中有些同事一有機會,就申請外調。他的父親卻堅信:「偏僻的地方,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生活不易,會增加孩子日後做事的能力。」1895年,山根甚信進鳥取小學。畢業後,唸鳥取高等科。課餘,他一早騎腳踏車去牧場取牛奶,送到訂牛奶的家門口。牧場生產的牛奶非常有限,即使許多人要向他訂牛奶,牧場也無法提供。他決心讓「家家有牛奶」,成為一生的志向。
1907年,父親送他到東京,就讀東京帝大預校。有一天,他講到乳牛對家鄉居民的重要,同學笑他:「日本只有種植作物與果樹的農業,沒有畜牧業。」又笑「鳥取是給老人退休的地方,對日本的進步,了無貢獻。」

山根甚信非常氣憤,他放棄進入東京帝大的機會,轉唸有畜牧科的北海道「札幌農校」。那一年,「札幌農校」改名為「東北帝國大學」。

「日本農村多角化經營」之始

當時東北帝國大學的畜產學系,是明治時期畜產人才的培育中心。尤其在1900年,橋本左太郎(1866-1953,札幌農校八期生)自德國學成歸來,提倡「家畜衛生學」、「家畜病理學」、「牧草畜料學」等,要使日本成為有農作與畜牧一起發展的國家,這稱為「日本農村多角化經營」的開始。

1908年 ,山根甚信進入東北帝大畜牧科。他特別學習牧場管理、牛奶生產與消毒、牛奶加工製造。他後來寫道:「畜牧增進,不能靠小農或小小農,而是有專屬的畜牧場,讓農民有畜牧的知識與技術。1913年,山根甚信以最佳成績畢業,留校擔任助教,1918年升為助教授,1920年,他取得博士,繼續擔任助教授,1930年成為理農學部畜產學講座。

增進台灣農民福祉

大島金太郎擔任「台北帝大」理農學部部長,第一個力聘請來台灣的學者就是山根甚信。他給山根甚信寫信道:「台灣沿海低地、河口沖積三角洲,是發展熱帶畜牧的好地方。」、「台灣有大片荒土,需要有畜牧,才能肥沃土壤。」、「在台灣發展畜牧,不是以殖民生產為母國效力,而是增加在地農民福祉。」1931年,山根甚信舉家前來台灣,擔任「台北帝大」畜產學講座,與「日本熱帶畜產研究主任」,負責建設「台大牧場」(又稱為帝大畜產學附屬畜舍)。

1932年,他先從事羊隻品種改良,以外來種與本地種雜交,篩選較健壯的品種。而後引進盤克夏與約克夏的豬種,與本土豬雜交,改良豬種。同年,他成立「台灣畜產協會」,他曾說:「畜產提升的理念與實踐,是官民協力的合作。」畜牧業發展的開始是政府提供獎勵,讓資金流通,畜牧才有利潤與市場,這將提升農民所得,生活水準也可以向上。」他分析豬糞、豬尿的胺基酸,作為改良飼料的基礎。1934年,他首先建議「飼料加入魚粉」,同年附屬牧場開始生產乾淨、安全的牛奶。1935年,他提出豬的飼料主食是「黃豆粉」、「大豆餅」,而非蕃薯藤與餿水。

台灣養豬業一大進步

當時台灣養豬一年體重增加70公斤,要養一年半,增加到90公斤,方能屠宰。他自中國東北輸入大豆粉,用大豆為主食後,豬養8 個月體重就到90公斤,這是台灣養豬業的一大進步。

1936年,他在台灣各處設立牧場,如台北牧場、新竹牧場、彰化牧場、高大牧場……等,也培育台灣第一批牛奶加工製品的企業,如「掬手軒」是來自台北牧場。他也用牛與豬的糞便作堆肥,改善土壤。他寫道:「高品的家畜飼養,絕對不是野地任意放牧,而是高品牧料的使用,與不斷改良品種,提升畜牧資源,使畜產與作物生產密不可分,是台灣農民的福祉。」他嚴格建立「檢疫制」,禁止隨意拋棄死畜到水溝。

他在學校開設「食料學」、「畜舍學」、「病畜學」、「畜牛解剖學」、「繁殖學」等,他提出好豬肉與牛肉,必須有高價格,在市場才有優勢,成為農民牧養豬、牛的吸引力。他寫道:「改善生活慾望強的人,是學習力強的人,當將更多正確的知識,教導這些人。」1935年,大島金太郎病逝,他擔任「台北帝大」理農學部部長。

協助戰後台灣畜牧業重建

1938年,他發現「蘭嶼小型豬種」。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消息傳出,許多台灣人與日本人慶祝,喝酒喝到醉,那一晚,他獨自坐在研究室,沒去參加。有人問他:「為什麼不來慶祝?」他說:「冷靜做事,是我的習慣。」
1943年,他大力反對日本軍隊帶走台灣的牛、豬到戰場。1944年,他抗議軍隊抽調學生去戰場,他鼓勵參戰的學生要注意營養,保持運動,維持健康,才能回來再幫助畜牧業。其實,許多去的學生再也沒有回來。1945年5月21,日美軍B29轟炸機空襲台北,帶來嚴重的傷亡與校舍的破壞,他仍然守住台大牧場。
同年,日本投降。他協助美軍顧問團在台灣畜牧業的重建,與成立「農林廳」的「畜牧科」。1948年,回到日本,到戰爭中受創最多的廣島,擔任臨時大學的畜牧系講座,1951年擔任校長。山根甚信以家畜人工授精,而聞名於畜產界。後來退休。

他沒有機會看到台灣的畜牧業在國際上傑出的表現。他沒看到許多台灣子弟有機會唸大學,是因他們的父母能多養幾隻健康的豬。
他以為他在台灣的工作失敗,他寫道:「我一生的工作有許多挫折與起伏,期待使農人的生活更穩定。」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參考資料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