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33期】2019年5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9年5年出刊
本期目錄:

「二二八平安禮拜」的後續發展(之1)

返璞歸真的神學家:托馬斯.奧登(上)

以音樂向獨裁宣戰──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

七宗罪之驕傲──我們從來就不是基督信仰唯一的承傳者

打開天窗

 


曠野藝文
以音樂向獨裁宣戰──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

◆ 彭海瑩

卡薩爾斯的音樂為我們顯示出:生命在表面的死亡下仍繼續奔流,一種永恆的精神在廢墟中百花齊放。——羅曼·羅蘭

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琴藝精湛、底蘊雄渾,大提琴的新紀元在他手下展開——他把大提琴的演奏藝術提升到具有獨奏水準的樂器,把音樂的線條處理得棱角分明、鬼斧神工,卻又真情流露、渾然天成。當代最受肯定的大提琴家,如傅尼葉、托特里耶、羅斯托波維奇……無一不受過他的指導;因著他的提拔而揚名於世的馬友友曾說:「和他一起演奏時,我才真正明瞭樂曲中所有音符的質量與比重,他可說是音樂的雕刻家,使每個音符都展現出獨特的意義。他努力挖掘隱含於音符背後的感性,賦予每一首樂曲活潑的生命。」

使巴赫瑰寶重生

卡薩爾斯(Pablo Casals, 1876-1973)自幼生長在充滿甜美、敬虔氣氛的基督教家庭,母親對信仰的堅持、對人的真誠、愛心,影響了他一生的人格和信念。父親是教會的管風琴師及詩班指揮,也是小卡薩爾斯進入音樂世界的啟蒙師。和其他音樂神童類似,他4歲時已能在教會中演奏小提琴、鋼琴、長笛,8歲就舉行小提琴獨奏會。跟大提琴結緣是11歲時到教堂聆聽賈西亞的演奏,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提琴——溫暖、優美、動人又富有人性,如同母親低語的音色,深深感動了小卡薩爾斯,他當下覺得這是他聽過最美的樂音,也決定「這就是我想演奏的樂器」!

卡薩爾斯在音樂方面的最大貢獻之一,是13歲時在二手書店發現了巴赫的樂譜:〈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當時大提琴還是很粗糙的樂器,巴赫的作品也乏人問津,最多只是作為練習曲而已;但經卡薩爾斯12年的潛心琢磨,25歲第一次公開演奏,並於60歲時錄製成唱片後,他獨特、深刻的詮釋,使這部作品成為大提琴演奏者的聖經,以及大提琴演奏會的標準曲目。他在巴赫的作品中看見上帝的存在,也讓世人得以聽聞這精妙、優雅、凝練,直指生命核心,足以淨化、提升性靈的樂音。

追求美和正義的人道勇士

卡薩爾斯於1876年12月29日出生於西班牙巴塞隆納附近的小鎮萬德雷爾,此鎮屬於加泰隆尼亞特區,文化、歷史均相當獨特。當地居民長期以來都自認不屬於西班牙,為獨立已奮鬥數世紀。1936年,佛朗哥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支持下,成立獨裁的法西斯政府;卡薩爾斯以拒絕在希特勒與極權主義統治下的西班牙新政府面前演出表示抗議,在友人庇護下逃到西法邊界庇里牛斯山鄉下的法國小鎮普拉德,開始長達20年的流亡生涯。他誓言民主若不臨西班牙,永不再返祖國;但也堅持不放棄西班牙國籍,生為西班牙人,永遠為祖國的自由而戰。

1939年,饑寒交迫的卡薩爾斯,接到美國熱心人士的邀約,請他前往美國演出甚至定居,但他斷然拒絕,因為他要留在逃亡於外的西班牙難民身邊,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他也經常為傷兵和生病、貧窮、無家可歸、身心受創的同胞演奏募款,堅持與人民站在一起。在那個狂亂無序的時代,卡薩爾斯那風骨嶙峋、氣勢磅礡的言行,無時不自然流露出不為利誘、不受威迫,卻衷心追求美和正義的音樂家本色。

西班牙內戰因法西斯與共產勢力的介入,演變得十分複雜、慘烈,甚至因此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內戰過程中由於意識形態、黨派和政治立場的強烈對立,導致各種前所未有的戰爭暴行,包括人類史上首次出現對不設防城市大規模地毯式攻擊,再加上交戰雙方都極力虐殺戰俘,傷亡人數至今仍是歷史學家研究的焦點,估計死亡與流離人數至少在50萬~100萬,且有不少孩童、婦女、教師、工會人員、教會及神職人員慘遭屠殺。海明威及歐威爾均有著作描述此內戰之殘酷事實,畢卡索也有幅名作,生動展現格爾尼卡城在內戰中人畜驚惶奔逃、慘不忍睹的痛苦畫面。佛朗哥於1939年建立獨裁政府後,立刻對反對者展開強力鎮壓與報復行動,白色恐怖、紅色恐怖不斷,異己或被處死,或送勞改,也有不少人死於納粹集中營。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烽火連天,歐洲各地都湧現離鄉背井的難民,卡薩爾斯為籌措難民所需物資,到處義演,受到佛朗哥政權下的蘭諾將軍威脅:「那個卡薩爾斯,如果讓我抓到,一定會砍掉他的手臂,把他折磨至死。」卡薩爾斯毫不畏懼,繼續到各處以琴音、指揮,撫慰心靈受創、物資匱乏的人民。

1945年二戰結束,卡薩爾斯前往英國倫敦演出,並透過廣播傳達他的美妙琴音,最後一首曲目是加泰隆尼亞傳統民歌〈白鳥之歌〉,深情道出他對基督信仰的委身、對人類自由和平的渴望,以及對故鄉深摯的熱愛。以後,他的每場演奏會,均以〈白鳥之歌〉為終曲。

1950年,他在隱居的普拉德創設了室內音樂節,此成為日後歐洲最重要的音樂節之一,世界各地的著名音樂家雲集;他的人格吸引力證明了他所持守「藝術和人性價值密不可分」的信念。

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卡薩爾斯也是傑出的指揮家和作曲家,九十高齡之際,這位以生命和行動強有力地向獨裁宣戰的自由鬥士,秉持對人類和平無限的熱愛,和史懷哲醫生攜手呼籲全人類為和平而努力,他以自己創作的神劇〈馬槽〉喚醒人類放下仇恨,四海一家,領受上主的恩賜。他說:「愛自己的國家是很棒的,但為何愛要止於國界?」

1958年,卡薩爾斯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讚揚他面對獨裁政權,勇敢堅毅地持守公義、自由與愛的原則。正如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作家湯瑪士·曼所推崇的:「卡薩爾斯是藝術與德行的完美結合。」的確,他深信美好的音樂可以跨越時空,改變世界,對抗暴政,他更強調:「音樂家也是人,他面對生命的態度比他的音樂更重要。」

大文豪羅曼羅蘭的讚譽應是卡薩爾斯一生的最佳註腳:「他是絕無僅有的人道主義者、反法西斯的鬥士,畢生為追求美與正義,反對以藝術家的中立性為藉口,對非正義的行為堅決採取明確立場。」他胸懷絕世才華,卻謙沖自抑、悲天憫人;在那個痛苦動盪的時代,他的技藝、人格、思想、行動,為二十世紀偉大音樂家樹立了真誠自然、儒雅如詩篇又深沉大氣的典範。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