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37期】2019年9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9年9年出刊
本期目錄:

「反送中運動」與香港教會

火中抽柴的電影:《灰影地帶》——盼望,愛與自由!

河川的再生

打開天窗

 


我見我思
火中抽柴的電影:《灰影地帶》—— 盼望,愛與自由!

◆董挽華

 

《灰影地帶》(Ashes in the Snow) 電影全片在西伯利亞拍攝,還原了二戰時期,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立陶宛被蘇聯併吞,慘遭種族滅絕淨化(Ethnic cleansing)真象:強逼知識分子入獄,而將婦女兒童(甚至嬰孩)送往勞改營,有如寫真史實,難怪榮登立陶宛影史票房冠軍。這電影開頭就描述1941年蘇軍進佔立陶宛,從考納斯市一個家庭講起:蘇軍來抓人,人人自危!而當下這家的父親(原是音樂學院院長)失蹤,母親伊蓮娜(女星麗莎·康斯莉飾)與女主角——15歲女兒莉娜(女星貝兒.波麗飾),10歲小兒子及許多同胞被秘密警察逮捕,像貨物般,給聲聲吆喝著趕上了開向勞改營的大運貨車!

這部影片之所以吸引筆者,因著它的愛恨強大:它的恨愈狠,它的愛就更強。現在筆者試著將全片愛恨對比的張力簡要地傳遞出來:

「愛」是最大的!

寶貴母愛——凝聚得生 vs.斲喪至死

當蘇聯對立陶宛人厲行滅種,第一要務就是將立陶宛人的男女分開,男性送往監獄,女性則送往西伯利亞勞改營;史達林政府以為,只要將男女區隔開來,其種族就逐漸止息而無法繁衍下去。

但是,這個家庭既已不見了父親,伊蓮娜展現堅強的母愛,拚命要求留住小兒子與自己和女兒莉娜同一車,男主角秘密警察克雷斯基(馬丁沃斯特倫飾)因暗暗欣賞伊蓮娜,竟同意了——自然尊貴的母愛竭盡所能地聚合成員,鞏固家庭;而種族淨化的原意則一定反其道而分隔男女,斲喪家庭。另有一位與這一家三口同車而懷抱生病嬰兒的年輕可憐母親;不久這嬰孩夭折,死嬰硬給丟出了車洞口;而等她下車後,因直吵著要奔回去尋她的小骨肉棄屍,不料慘遭秘密警察一槍斃命!這本是生命的愛與滅命之恨的劇烈對峙,而「愛」絕不失敗,永遠是最大的!

「盼望」不致蒙羞

唯美愛情——以愛為祭vs.肉體情慾

這部影片開始不久,男配角安卓爾與同車的莉娜姊弟分享了一則流傳廣遠的立陶宛琥珀神話——「美人魚的眼淚」。琥珀原是一種讓人陶醉的綺麗寶石。這神話講述聰明美麗的女神尤拉特,是住在波羅的海琥珀宮中的美人魚,而卡斯圖特斯則是一位住在入海口的勇敢漁夫。 他倆人神相戀,卻惹水神動怒而以雷電毀去琥珀宮,殺死了卡斯圖特斯。殿宇的琥珀碎片漂流海邊,而尤拉特遭鐵鏈永遠栓在那片廢墟中,她為那逝去的愛人流出的眼淚也化作珍貴的小琥珀。這些琥珀值得人民撿拾,都象徵著女神的庇佑,讓擁有的人免受離別相思痛苦。

安卓爾當時一面向莉娜姊弟宣講「琥珀神話」,一面也將一枚琥珀送給他們。顯然,藉此橋段,安卓爾正好不幸預告了自己與莉娜間單純愛情之結——這對角色因滅族策略而很快就給硬生生拆散了!在影片的結尾,重獲自由的莉娜姊弟雖得以脫離勞改營,卻物是人非,掌中徒握一方表徵愛情失落的琥珀美石而已!這對璧人有如以潔淨戀愛獻祭,卻也仍然懷藏希望與生機無限。至於男主角克雷斯基因日漸單戀上伊蓮娜,雖曾清楚知會伊蓮娜:她久告失蹤的先生實已遭遇不幸;然而,他的示愛是粗膚濫淫地霸王上弓,遇上伊蓮娜堅決不從而告終。如此,愛情的大纛舞動,以愛情為祭與肉體情慾遂高下立判!

全片要角們至此因著維護愛(親情/愛情/上帝的愛),雖遭遇了患難,但正如聖經所說飽受患難終能轉生出盼望;那麼,「盼望」豈會蒙羞?

重價換取「自由」

藝術寫史之愛——以死換生 vs.惡魔代言

莉娜的繪畫天份極高,在電影開頭,她報考了藝術學院,被捕前雖接到了通知書,她卻寧等與父重聚才肯拆看;及至後來確定了父親死亡惡耗,終於打開它來,果然是錄取了!她面對好消息,卻欲哭無淚,只能謹守父親生前的教誨:「以認知改善現實」,就是藉她擅長的繪畫,記實現況種種不公不幸,且埋藏起來,準備有日出土,好作歷史見證。1995年,這些歷史性的繪畫檔案終於面世,這便是此部影片所據原著所以堪稱:「波羅的海版《安妮日記》」的原始繪畫與手寫史料,這正是她滿腔見證渴想自由,留芳傳世的藝術之愛。

這藝術見證是圖證、事證、史證,直指人心!莉娜也曾先後艱困地手畫兩幅肖像,剛好是本片記實前後兩個勞改營的兩位指揮官,一位像天使一位卻如惡魔——首次東邊勞改營大指揮官柯馬羅夫成為邪惡滅族政策之魔鬼代言人;後來,這群難民更被遠逐於西伯利亞北邊營區,而領隊的正是小指揮官克雷斯基,乃原屬天使般的小將:他同樣被迫徵召到這不毛之地而與家鄉妻小永別、被體制強逼扮演加害者。原來克雷斯基的特殊在於他是混血:一半俄羅斯,一半烏克蘭血統。因而他立身秘密警察當中,連自身都常受俄軍歧視——可以說他半屬加害者,半屬受害者;只是到頭來,因常期受逼,即或天使本心,竟也轉成了一名一槍立斃立陶宛無辜者的冷血魔天使了!

在電影的尾部,母親因悲痛父親死亡的消息而進食極少,也為讓出有限糧票給女兒、兒子,結果日漸消瘦而病逝,永息於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這死訊對賴活著的克雷斯基想是極有衝擊力量,不久,他就作出了驚世之舉:上吊自盡!在他死前,看了他隨身攜帶的妻小照片最後一眼,便特別簽就一封具行政執行力的死諫公文,這是向俄羅斯上級要求無罪特赦莉娜姊弟。影片終了,因著克雷斯基這般以死請命、愛屋及烏的天使行為,莉娜姊弟果真無罪得赦,得於營外遼闊江邊等待奧援;故事轉向一個仰天迎接天賦自由與篤信未來的願景而落幕。

可以說,持守家族之愛又從不放棄盼望的這一家三口(連小弟弟都懂得從雪地灰燼中,努力搶救莉娜寫史的畫作),用他們堅毅的生命力點化了克雷斯基,讓他回轉天使心而選擇犧牲打,終免於長久沈淪為魔天使。這個四口人家,連同最早為幫助親友逃離俄軍魔掌而喪命的父親,生動活畫出「火中抽出的一根柴」之生命,那珍惜自我為上主所揀選,因而熱愛民族及個人主權、心靈自由,又人溺己溺、推己及人的不朽畫面,真讓人動容不已。

尾韻

二戰史實中,世人往往單單注目猶太人多受迫害,而幾乎忽略了已於1991年復國的立陶宛人,曾經遭遇滅族的慘史;感謝這部《灰》影片與其根據的原著:立陶宛作家露塔.蘇佩提斯(Ruta Sepetys)的《灰影地帶》(Between Shades of Gray ),正補足了世人這個天大的闕漏。這部影片中的人物角色是虛構的,不過他們的處境與經歷,來自真實事件,全由倖存者親口告知蘇佩提斯了。而蘇佩提斯藉其原著所強調的「盼望,愛與自由」,也一一畢現《灰》片。《灰》片的片尾曲也令人驚喜,導演選了來自立陶宛、魔力女歌手GJan的歌聲 - 她翻唱鮑伯迪倫的《Ring Them Bells》,讓人感受到希望與光明。全片讓觀影者不由想到聖經金句:「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13:13),明白《灰》片娓娓道來:信奉天主教的立陶宛人立基於民族過往對上主的「信」念;堅守信實的上主之應許,而一直大有指「望」不至搖動;信徒自昔至今仍滿有基督/親情/愛情之「愛」存乎一心,至終得以艱辛復國,重獲自由。立陶宛人實在是有信、有望,更有愛的普世信徒的美好榜樣!

(作者為新竹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退休)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