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239期】2019年11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9年11年出刊
本期目錄:

化壓力與苦悶為創意——我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一些淺見

當下,我們如何面對「中國」?

打開天窗

政治紛擾中的辨識力

家庭樹.生命樹

 


曠野論壇
當下,我們如何面對「中國」?

◆ 邢福增

 

半年前,沒有人會想像到2019年的夏天,香港人竟是這樣走過的……。

這場香港史上前所未有的民間抗爭運動,至今仍在進行。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整場運動中,「中國」正是那隻無處不在的有形之手,或是房間內一直存在的大象。

反修例運動一開始就以「反送中」作抗爭訴求,充分反映出香港人對修例的憂慮。在運動的前期(六月前),反送中就是聚焦於對中國司法制度的黑暗及不公正所帶來的恐懼,同時也對愈趨「中國化」的香港特區政府的把關能力,投下不信任票。是次修例,觸動了香港人的神經,明確對一國1.5制或愈益嚴重的「中國化」傾向說「不」。

六月各區遊行示威,沒有因警方暴力清場而中止,「反送中」運動走向遍地開花的格局。毋庸置疑,香港社會有著各種深層次矛盾,而中港關係肯定是其中糾結最深的矛盾之一,涉及香港人對中國認同、中港融合、以至一國與兩制的關係等課題。上述矛盾,都不是背靠祖國的「發大財」即可抒解。

儘管面對暴力威脅及白色恐懼氛圍,但民間抗爭運動絲毫沒有減退跡象,不過,香港人的自由之路,無可避免要遇上強大的黨國機器。7月底,國務院新聞辦召開記者會,首次回應香港的抗爭運動,重申一國兩制下有三條紅線不能觸碰:「不容許任何人從事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的活動、不容許挑戰中央的權力和香港基本法的權威、不容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顛覆活動」。這反映出,北京政府已將香港抗爭運動,視作對中央權力的挑戰。香港人為了捍衛自由與民主的訴求,何竟被視為對黨國無上威權與絕對權力的冒犯與威脅?

因針對修例而掀起的「反送中」運動,經過三個多月的發展,已演變成一場對抗暴政,爭取自由民主的逆權運動。學生及年輕人為了爭取更美好的將來而擺上的,感動了不同世代與階層的香港人,拚出一幅幅令無數人為之動容的畫面。走過自由之夏,香港人由恐懼修例會奪去已有的自由與法治,到赫然發現原來在缺乏民主體制下,基本人權與自由法治竟是何等脆弱,可以毀於一瞬之間。政權展露出極權本相,人性與良知也受到嚴重扭曲,我們與惡(制度的惡、人心的惡)的距離,竟在咫尺之間。

 

越過深圳河的惡

不論是出於恐懼,還是要力爭自由,反映出一國兩制正面對重大的考驗。

查一國兩制的安排,按呂大樂的分析,是一種「區隔」思維,企圖將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分隔,以保持現狀的方式維持下去(「五十年不變」?)(註1)。像筆者這樣曾經歷八十年代九七談判,以至六四衝擊的一代香港人,之所以曾經相信一國兩制,其實是在接受既成現實的大前提下,對中國在改革開放時代,能逐步走向多元化及民主轉型,仍抱一絲希望。同時,我們對於香港在主權移交後因著維持獨特身分而繼續對中國發揮「幅射」作用,也抱有一定信心。

不過,梁振英治港五年,一國兩制已經支離破碎。儘管如此,不少香港人對於中國及香港問題的理解,仍然受到中國經濟增長的蒙蔽,選擇以「樂觀」的眼光來迴避問題。同時,仍有香港人(包括基督徒)也無視中國政府對公民社會(包括宗教自由)及弱勢低層的打壓與剝削,愈益走向硬威權體制,與民主轉型愈來愈遠的事實,甚至成為中國代理人,共奏愛國愛港的紅歌。五年前的雨傘運動,部分民意接受「袋住先」的普選安排,一廂情願地相信北京對香港民主化進程,只是時間問題(「循序漸進」)而已……近年不少人對中國打壓宗教自由,一再以各種理由來辯解,有關例子,確是順手拈來。自2013年以降,中國政權進一步轉向極權化,香港一制的異質性,已經愈來愈不見容於一國。

這一次逆權運動,香港特區以至北京政權決定以各種手段,不惜一切代價,誓要「止暴制亂」。這種思維及處理手段,完全是中國模式的貫徹。於是,警權可以無止境地濫權擴張;黑勢力可以公然橫行,警方卻視若無睹;律政司可以淪為政治打壓與檢控的工具;官員可以公開說謊作假;社會不同界別更要作出政治審查,承受政治清算……走過夏天,香港成為高度政治化的城市,就像中國一樣,紅線滿佈,一切都要「講政治」,效忠為奴成為生存之道。香港人在這年夏天經歷的一切,壓根兒就是近年中國民間維權人士的遭遇。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這個反自由的專制(極權)政體,原來已經從深圳河以北的國度,來到我們身邊。正如沈旭輝形容,一國兩制已從梁振英時代的2.0威權版,再演變為3.0版(註2)。

 

範式轉移,面對中國,面對自己

走過這年夏天,必須承認:香港正在進行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香港人以無比的勇氣,向當權者表明:我們擁抱的是肯定民主、自由與人權的普世價值,而不是中國模式;經濟增長如果缺乏公平與正義,只是一種偽裝的繁榮穩定;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是青年人被強行奪去對這個城市的希望與夢想。在這一切背後,香港人不能藉裝睡來迴避面對中國。在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背後,中國公然以暴(權)力及恐懼治國,踐踏人權,打壓公民社會及宗教,箝制言論自由,並以各種利益及紅利來分化與收買人心,扭曲人性。過去兩制曾對香港保障,業已瓦解。昔日,我們隔著深圳河,在關注專制極權下的抗爭者與受壓者,今天,我們原來已經成為受壓者的一員。我們要面對的,不再是那個仁慈的「祖國」,而是一個專制極權的「黨國」。

抑有進者,香港人愈益體會到:原來「祖國」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殖民」。這種以「祖國」名義的「再殖民」,只會進一步削弱香港人(又豈只是年青一代?)對中國的認同,並塑造及強化香對人的身分認同。當權者以為光靠愛國主義教育就可以解決問題,只是一廂情願吧!

毋庸置疑,香港進入了極權時代,香港人也在學習以不同形式,以日常生活的抗爭,來向極權說「不」。在2019年夏天,許多香港人作出了極不容易的選擇:拒絕謊言,活出真實,誓不認命,在風雨中抱緊自己,在黑暗中燃燒自己……廁身其中的香港基督徒與教會,又作出怎樣的選擇?在黑暗時代活出的,又會是怎樣的信仰精神?原來,如何面對中國,也就是在界定如何面對自己。

走過夏天,2019年的秋冬很快就會過去,但香港的嚴冬一定很長……香港人的春天,還要等多久才會來臨?

香港人,加油!

 

註釋:

1.呂大樂:〈須深思如何操作一國兩制〉,《明報》,2018年1月12日。

2.沈旭輝:〈當「一國兩制2.0」已究極進化為「一國兩制3.0」 「動議撤回」,又如何?〉,《明報》,2019年9月5日。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本文初稿〈當下,我們如何面對「中國」?〉,原刊於《時代論壇》2019年9月30日。本文為修訂版。)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