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37期(2005年10月出刊)/精采內容摘錄

本期目錄:
航向生命藍海
整全使命的再思
泰勞事件的省思
終極價值的抉擇─
歌德的《浮士德》
聖召與使命
隔離的國度
再訪菁寮─菁寮朝聖行之二
原來上帝也有夢
奇幻永續─路益師的
《納尼亞傳奇》


他山之石/整全使命的再思

胡志偉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為著 跟進去年發表的 《使命書》及 「二 OO四 年香港教會普查」,於 十月中舉行了「 二 OO 五年香港教會使命研討會 」,主題為〈教會的危機與奮進〉,藉 透視全球教會趨勢及香港教會現況,讓與會同工一同檢視當今教會的危機、共思路向、向前奮進。兩天日間聚會,有約一百五十位來自堂會、機構、神學院的教牧同工與信徒領袖參與,而晚上公開講座則有近百位信徒出席。

  大會講員為「 洛桑世界福音委員」國際總監山森博士 ( Dr. Ted Yamamori ) ,他乃國際 知名宣教學者, 編著近二十本書刊,對職場宣教、扶貧與愛滋病等素有研究。首天,他發表一篇信息〈香港福音派教會當前的挑戰〉,語重心長地提醒香港教會要「思考全球化、行動就近化」,此乃當今教會忠於其召命的目標與方向。

思考全球化、行動就近化

  一份有關全球基督教發展趨勢的資料,預測基督教群體正在南移。一九 OO 年,全球八成基督徒生活在歐洲與北美,至 二 OO 五 年下降至四成,至 二 O 五 O 年則為三成。基督徒大多數現居處於南半球,亞、非及南美才是未來教會力量所在。香港教會不能失掉其全球視野,更不可失卻其普世聯繫,必須強化其國際影響力,才能祝福未來全球教會。更因著香港身處亞洲,基督徒在地理上接近穆斯林、印度教徒與佛教徒,預期宗教衝突將會白熱化,基督徒必須加深對其他宗教之認識,並展開對話。基督教信仰必會遇上「多元主義」的挑戰,這也是斯托得牧師 ( John Stott) 認為教會要正視的:如 何在多元相對的文化思潮中,宣講基 督教信仰的獨特性 ( 道成肉身、代贖、復活等 ) ) ?

  香港福音派要忠於召命,教會必須更敏於世人疾苦。山森博士分享他於二戰時期的日本,親身體驗過飢腸轆轆;之後,一九八 O 年於美國貝俄拉大學 ( Biola University ) 任教時,往柬埔寨短宣的體驗,勾起童年經歷貧窮與飢餓的回憶,促使他毅然放下教席,加入〈國際飢援會〉 (Food For the Hungry) ,在那裡服事長達二十年。

  現今全球正面對愛滋病與病毒 ( AIDS / HIV ) 的挑戰。二 OO四 年,全球有三百萬人因愛滋病死亡,每日為八千人,另有五百萬人感染病毒 ( HIV ) ,全球估計有三千四百萬至四千五百萬名愛滋病帶菌者存 活,而每分鐘就有十名男女或孩童感染,累積至今,已有二千五百萬人因 愛滋病離世。香港背靠中國,印度、俄羅斯與中國因著大量人口,將要面對愛滋病的嚴峻考驗。教會不能對此問題漠視,要分辨 現況,勇於發言,並以具體行動見証上帝的愛。

整全地理解並實踐上帝的使命

  長久以來,華人教會對使命的 理解存有偏差,因而失掉了 聖經的整全使命觀。一九七四年 《 洛桑信約 》明確肯定「傳福音與社會行動」兩者互不排斥,皆是基督徒應承擔的責任。當 華人教會明白聖經的全面教導,肯定了整全是首要的,惟有整體是多於部分加起來的 總和,只有 整體才能決定部分,而部分離開了整體,就沒有意義。因此,神的整全使命決定了教會的多元使命,教會若只強調領人歸主、加增會友,卻忽略了關懷社會、救貧濟弱,就是狹窄地或分割地實踐使命。引用宣教學者史都華 ( John Steward ) 所言:「聖經的整全觀根基於基督的主權在生活的每一部分──信徒與神及人有正常關係,並負責任地管理神交託的資源,且在運用方面,表明神擁有一切主權。」

  最後,福音派要忠於召命,教會須在當地有所行動。全球化趨勢使世界就活現在近鄰。面對普世華人福音挑戰,香港教會必須認識中華族群的多元化,這反映在社會、經濟、語言、年齡與 地理……等各方面,而教會領袖要醒覺,即使 少數族群對大多數的回應,或採取溶入主流,或保持本身獨特性。族群意識的高低,決定其選擇「溶入」 ( assimilation ) 模式,或「認同」 ( identification ) 模式。華人教會要走出「一統」的單一文化思考,不僅須關注海外華人未得之民,更要關心普世未聞福音的群體。

  另一位講員蔡元雲醫師回應,現今華人教會領袖的心態是「部落化」多於「全球化」,不少領袖只看重內部人數增長,教會根本「 走不出走」;而我們過度簡化的福音,也使教會失掉了豐富的聖經整全使命觀。

  整體而言,是次研討會標誌著香港教會不但要敢於向前邁進,更須整全地理解並實踐上帝的使命!

(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