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91期】2014年9-11月出刊


點閱瀏覽

2014年9-10年出刊
本期目錄:

何將幻夢苦蒼生

居住與資產重新分配之正義

以巴衝突如何解?

德國能,台灣能嗎?

土地是屬靈的溫度計

浙江省強拆十字架事件

在死亡邊緣體會生

打開天窗
 


 

曠野論壇居住與資產重新分配之正義──兼論政府角色與房地價格、稅額的合理性

◆黃乃寬

奧森•威爾斯在他1940年經典的電影「大國民 (Citizen Kane)」中描寫一個橫跨政商兩界、權傾一時、貪得無厭的角色,影射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美國報業鉅子赫斯特。赫斯特的媒體事業,在商業上非常成功,在專業上卻被稱為黃色新聞,並不受尊重。他用28年的時間在加州中部太平洋邊,建造了一座占地萬頃、豪華無比的家園,自稱為城堡。赫斯特1951年過世後,兒女捐出產業,由州政府經營,開放參觀。如今,赫斯特堡是一個旅遊景點,由加州公園管理處維護管理。這筆捐贈的動機,並非慈善,而是規避遺產稅和不動產稅的負擔。類似赫斯特堡的名人故居,由其家族捐出而改由公家經營開放參觀,全美有5,000處以上。這些例證也顯示在人可能因為驕傲貪婪而過度擴張的時候,政府的角色不能混亂,要有所作為。特別對土地,不可視為一般商品,任人聚歛。

永續而幸福的社會之必要

在一個現代的國家裡,人民和政府有一個不成文的契約,就是要共同創造一個可以永續而幸福的社會。為了達到永續和幸福的目標,政府可以採取不同的手段,包括:

1.透過國防、外交、司法、警察的制度,來減少外患,維持內部的秩序,包括保障人民各種形式的財產和自由。
2.政府從事各種不同的基礎建設,創造一個可以經營事業、提供育樂的環境。
3.因為人民的先天條件、後天遭遇不同,所以政府需要利用各種稅收與福利的制度,重新分配財富資源,使得貧富的差距縮小,社會相對穩定。
人民納租繳稅的同時,也要求政府從這三方面採取必要的手段,來有效維持永續和幸福。
永續而幸福的目標是一個社會的共識,而達成此目標的手段卻可以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及主客觀條件之下有不同的選擇,變通執行。譬如國防,可以自行選擇建立軍隊,也可以依附在一個強權之下,或者做某種程度的混合;又譬如警察的功能,可以是中央集權,也可以是地方分治,甚至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外包。而基礎建設,當然可以由政府藉由國家的資金來進行,但是引入國外資金技術、獎勵民間參與投資(BOT)、或是向國際開發機構貸款,以完成重大建設的案例,都屢見不鮮。

合理稅制為達到均富社會之必要

財富重分配當然是一個達到均富社會目標的手段,可是究竟這個分配是藉由哪種社會制度,各國依當時的條件,各有選擇,如下圖所示。政府可以用來重新分配財富的資源,主要是來自不同形式的稅收,包括對企業、個人,以及對財產所課的稅負,當中主要分為因為所得而課稅,和因為持有資產而課稅。

歐洲各國的案例

在這個圖的右上角,代表的國家是法國、西班牙、瑞士和冰島,他們經常有頗高的財產持有稅,但是也有可觀的減免額度。說「經常」是因為左派與右派的政黨一旦輪替,稅制就會變化。而右下角的代表是荷蘭,他們對資產有重稅,對所得卻很少減免,想法是社會福利都由政府從財產稅的收入來規劃,並不鼓勵個人再多做其他安排。德國雖然沒有普遍的財產稅,但是對不動產卻課以重稅,不鼓勵人民置產,而用各種補貼手段在各處提供租金合理的住宅,一方面解決了重要的民生問題,另一方面也抑制了不動產的漲勢。所以雖然德國的經濟一片大好,國民富裕在歐盟首屈一指,但是房價漲幅始終維持在每年2%以內。

左下角以挪威為代表,並包含許多開發中國家。挪威是一個社會福利的國家,為什麼可以放過財產稅?因為他也是一個石油輸出致富的國家,從石油得到的收益已經可以替代一大部分其他社會福利國家從財產稅創造的收入。在圖形的正中央,整張圖的中心點,比較像是印度的狀況,其道也中庸,但是顯然不夠解決貧富懸殊的問題。印度需要的應該是有更有效能的政府負責重新分配,加上再強烈一些的手段。

美國的案例

而美國比較特殊,單從稅率來看,她應該是在右上角,但是美國的憲法有特別的規定,聯邦政府不可以直接向人民徵收財產稅,除非此財產稅收會依人口比例完全分配到各州去。地方政府不受這個限制,各級地方政府都享有不動產稅的徵收權,但是各縣市的不動產稅收,主要都是用在國民教育這單一、特定的項目上。美國的12年國教能不能算社會福利,因地而異。大部分的美國人口不在少數的超級大都市,而是分散在20萬人以下的地方自治行政區,人口通常只有數千到數萬,居民的同質性甚高。因為地方收的不動產稅只用在當地國民教育,其他行政區的居民享受不到,以至於富裕的城市總會有優秀的學校,貧窮的地區自然缺乏足夠的教育資源。這也是為甚麼買房子一定要選區域,因為富有的城市就代表了好的學區。

請容許我岔開話題,講講12年國教。臺灣的國教不能以美國為師,從前一段的介紹,其理甚明。有人以為美國沒有菁英教育,也是一個誤解。在一般的地方,富有的地區就是菁英的學區,已如上述。在大都市裡,以紐約市為例,三所菁英的公立高中都是用嚴格的考試,從全紐約市中挑出成績優異的學生,不分家庭背景,也不限居住學區,所以窮人家的小孩,只要書讀得好,在這樣的菁英教育制度下,還是有翻身的機會。簡言之,是否一考定菁英,要以該學區的貧富人口如何分配而定。今年開始實行的12年國教,究竟是要讓下一代翻身的機會增加,還是喪失,已經有目共睹。

回頭再說歐巴馬現在開始向富有的美國公民徵收海外財產稅,其實可以這樣解讀:因為除了不動產,其他的財富都可以移到海外,所以在國內要收到不動產以外的財產稅,有技術上的困難,所謂的肥咖條款(FATCA),就是把躲在海外帳戶的美國公民的資產,也納入財產稅的範圍,而這項海外財產稅是用來支付社會福利,譬如歐巴馬倡議的全民健保(Obama Care) 。(註1)

臺灣的案例

臺灣,無庸置疑地,座落在左上角,不但只有微不足道的財產持有稅,而且有各種所得抵減項目,以至於受薪階級貢獻了70%以上的國家稅收,真正的富人負擔的稅率低得可笑。此外,稅收的另一面是補貼,補貼的原意是拉近貧富差距,所以當然應該有十分嚴格的排富條款,可是多少的補貼項目竟然只看身分和應稅收入,而無視被補貼人擁有的財產,也是一個臺灣特色。

如果主要的稅入都是從個人的所得徵收,社會制度就應該對一個人不再能創造所得以後,有完善的照顧,譬如沒有工作能力者、退休者,因為若主要的稅收是從個人所得而來,相對應該不鼓勵人民利用持有資產來規劃沒有工作能力以後的生活,所以持有資產的稅負,就應該相對較高。今天在臺灣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政府稅收絕大部分來自薪資所得,但同時持有財產的稅率又低到趨近於零。一方面用極低的財產持有稅鼓勵人民累積資產,一方面又滴水不漏地抓緊薪資所得稅收,這也難怪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最近我們聽到各種倡議改革房屋及土地稅制,以及反對的聲音,都非常地激烈,在這樣的情緒化討論中,似乎是把目的和手段混淆了。不管是現行的稅制,還是倡議中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都只是調節財富分配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既是手段,就實在不用擔心一旦實施是否動搖國本、房市崩盤、不動產仲介失業無法生存等等。因為任何手段,都是用來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是千秋萬世不變的制度。人類的智慧有限,常常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又製造出其他的問題,如果我們需要改變手段來解決新的問題,就只好改變。這也是賦稅制度給我們的彈性。常常我們只是在一個範圍的稅率、費率、或是租金比率之內,做適當的調整,藉以引導資源分配。

譬如當我們要鼓勵受薪國民自行儲蓄,準備退休生活時,就會對提撥的退休金有若干賦稅優惠;又如許多國家鼓勵使用再生能源,會對一般的家庭、企業投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設備有賦稅抵減的優惠;再如為了鼓勵社會能夠發揮博愛的精神,相互扶持,多少會對公益性的捐款,在某個限度之內,有賦稅的減免。但是這些都是可以在寬緊之間適當的調整,效果不足時不妨提高誘因,利用過度,可能造成資源浪費時,便可再收緊。

房地稅制的變革與調整之必要

房屋跟土地的稅制也是如此,在房價所得比過高時,提高房屋土地的持有成本,可以達到增加供給、降低價格的效果。若干年代以後,如果相反的問題發生,這個制度可以再調整,活絡不動產市場。這些都是政府可以採取的手段,不必把它當作絕不復返的制度變革,使得人心惶惶。

調整房屋的供給和需求,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率,但是利率影響的層面太廣泛,固然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可能波及無辜。這時候稅率就是一個能夠精確控制打擊面的手段,也可以實行更長的時間,而不至於影響到不動產以外的行業。

現在臺灣的狀況,不但房價與所得的成長不成比例,而且不動產的持有稅過低,造成資金偏好流向房市。任何行業都有景氣循環,不動產業不應該例外。現在臺灣的稅制必須從圖的左上方移向圖的右方。正如前司法院長賴英照在許多場合都表達過,我們的憲法雖然偏左,我們的實務卻長期靠右。如果把稅制從左上方拉到右下方,可能太劇烈,不經過一場革命是不容易達成的。但是,從左上方拉到右上方,卻符合當今的國際潮流,也符合國內現況的需要,這是漸進式的改革。在改革的幅度上,對所有財富課稅有實務上的困難,特別對流動性不足的資產,譬如藝術品,很難有正確的估價,而且無從比較。對不動產則相對單純,而且沒有財富外移的問題,用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話來說,這是壞處最少的一種稅制。德國模式的成功,可以做我們的借鏡。

回到上帝祝福的居住正義之必要

「禍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連地,以致不留餘地的,只顧自己獨居境內。 我耳聞萬軍之耶和華說:必有許多又大又美的房屋成為荒涼,無人居住。」(以賽亞書五章8節)

在初期的基督教會,歷代教父就警告信徒遠離人性的弱點,包括:傲慢、妒忌、怠惰、色欲、貪食、貪婪和暴怒。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我們無論從信仰或道德的角度都必須迴避的事情,包括吸毒、基因改造、人體實驗以及汙染環境、過度富有、貪財無度和令人貧窮導致社會不公。追求均富的社會,也正是要我們用愛和互相扶持來代替一意追求自己的利益。因為酗酒、吸毒多次進出勒戒所,剛因憂鬱而自殺的影星羅賓•威廉斯留下一句名言:古柯鹼是上帝教訓賺太多錢的人的方式。

正義的居住政策不但對經濟弱勢者是現世的拯救,可以負擔得起最起碼的生存需要,對另一極端的富人也是及時的祝福,早早離棄滅亡的道路,迎接永生的恩典。

(作者為資深金融工作者)

註記:

「歐巴馬健保法」(Obama Care),全名是歐巴馬在2010年3月23日簽署成為法律的「病患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目前全美還有4,400萬人未納入健保,歐巴馬健保的一項主要目標,是協助這些人透過擴大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取得健保,並且對目前無法支付健保費用的美國人提供補助。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