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5期】2008年9-10月出刊

本期目錄:
弱者的尊嚴與策略
非比尋常的一年──2008
南印度社區的儲蓄互助

開展我們的思考

曠野有人聲喊著…
心之迷失
永遠的佛斯特
創意與空間

 

曠野書香心之迷失

 ◆布蘭特.柯提斯(Brent Curtis)作 ◆徐成德譯

心靈飢渴的人,就是被神從內心喚醒渴望的人。 ──陶恕(A. W. Tozer)

  踏上屬靈旅程一段時日之後,朝聖剛開始的期盼熱情逐漸退潮,轉為人生中年的忙碌與服事。午夜夢迴,有一個聲音對我們說話。這些事情都少了點什麼,那個聲音說道。應該不只是這樣。

  那個聲音經常在夜深人靜或凌晨時刻出現,也就是我們的心最脆弱、最不設防的時候。一開始我們會誤判聲音的來源,以為只是自己的想像。拍拍枕頭、翻個身,我們又睡著了。一天又一天、一週又一週,甚至幾個月過去之後,那聲音又對我們說話了:你不飢渴嗎?聽聽你自己的心聲吧。生命中少了些東西呢!

  內心的聲音 我們聽見,並且感覺到……有一聲嘆息。在嘆息之下有著蠢蠢欲動、對自己信奉的宗教大逆不道的一種感覺。我們感受到心靈深處有股熱望,完全無視於目前的生活規畫,狂野又不羈的熱望。我們不安地掉頭就走,彷如女人與不是自己丈夫的男人四目交接一般,想多看又覺不該。

  我們告訴自己,這個微小卻激情的聲音是不速之客,只怪沒有好好奉行自己的宗教信仰,才容其得逞闖入心房。牧師也贊同這番評估,並在講台上勉勵我們要更忠心。我們企圖以外在的活動平息心底的聲音,加倍服事,參加小組,又閱讀了如何建立有效禱告生活的書。我們也接受教會的傳福音訓練,並且告訴自己:即使增加宗教活動,還覺得靈性有毛病,是因為自己靈性不成熟。我們為了不夠熱心而自責。 過了一陣子,心底的聲音又貿然向我們發言,而且這次更急切:喂,聽我說!這些東西都少了些什麼。你其實很想談一場戀愛、探一次險;你自己知道,你生來不只是要這些東西而已啊!

  在這個講求實際的現代世界,往往沒有這樣的導師,所以我們不明白是神在我們心裡說話。我們與自己最深處的渴望疏離太久,以致無從辨識那聲音,也沒認出藉著那聲音呼喚我們的神。有些人不堪忍受自己的內心——直破壞盡忠職守的基督徒生活,就把自己的心鎖緊、束之高閣,僅僅餵以職責與義務,因此內心瀕臨枯萎,那個聲音也變得極其微弱。但有時夜深人靜,我們的防範鬆弛之際,依稀仍聽得見呼喚——卻只是遙遠傳來的渺渺耳語。早晨來臨,一整天又有新的活動亟待我們集中心神,吶喊的聲音消失了,於是我們為著自己勝過肉體而額首稱慶。 有些人則認為,只要我們的心別管閒事、別做出什麼破壞大局之舉,倒是可以給它一點生存的空間。我們想要藉著工作或「培養興趣」讓自己迷失,只是後來都會令人有不能自拔的感覺。我們或是有場外遇,或是以色情與廉價言情小說弄出一段遐想以茲自娛。我們也學會以打聽八卦或別人的隱私為樂。我們堅持讓自己與他人、甚至與自己的內心之間保持應有的距離。我們隱藏目前只講求實際的不可知心態,任憑內在生命與外在生命割裂。如此雖能平息內心,卻無異於被迫放棄靈性的旅程,因為我們的心不再伴行,早已被我們所餵食的瑣碎耽溺束縛得動彈不得。

喪心

  心的生命是一極其奧妙的地方,而不少措詞用語有助於理解這把靈魂之火。我們形容沒有同情心是「狠心」,並且勸這種人「有點良心」。最深的痛,稱之為「心痛」。受傷的戀人是「心碎斷腸」。勇敢的軍人則是「心志堅定」。大惡人是「狼心狗肺」,而聖人則是「清心寡慾」。我們若想要有很私密的溝通,就說要「交心懇談」。度假的時候,是「心情悠然」。真正愛一個人,我們說是「全心全意」。當我們失去生命的熱誠,被揮之不去的死寂進佔,我們說「心如止水」。 總而言之,無論我們表現有多好,成就有多高,失喪了心靈的生命並不值得活下去。因為在這靈魂的泉源,才會湧出真正的關愛與意義、真正的敬拜與犧牲。我們的信、望、愛也從這口井流出。因為我們是從自己的心中第一次聽見神的聲音,也是在心中認識了祂,並且學會活在祂的愛裡。

  所以,失去了心,就失去了一切。「喪心」是這個時代男女老少最傳神的寫照。這不僅是上癮、外遇、憂鬱症、痛心的問題。神當然知道,這些問題足以使最有能耐的人灰心喪志。但還有忙碌的步伐、緊迫的環境,以及大多數人只能勉強過日子的難題。這些都使我們感到紛亂、疲憊、脆弱。 現代生活的不少驅力不僅危害人的心靈生活,更拆散了心的住所──也就是孩提時代熟知的奧祕、超脫的一方天地。

  我們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有時候,走出教室、聽父母說完話、教會聚會結束、享受肌膚之親後,卻覺得有件重要的事情──或許是最重要的事情──就這麼解釋過去,就這麼被糟蹋,就這麼永遠失去了。生命裡原先有個地帶,供我們維繫,滋養更奔放的心靈生活;如今為了生存,這片地帶只好像瀕臨絕種的動物一樣,一寸寸或一大片地,退入狹小、封閉,往往也是更陰暗的地帶。這種情況發生之後,有件攸關緊要的東西就此喪失了。

  重啟生命之旅 有一天,當我們發現自己與內心失去了聯繫,亦即與神的同在所居住的隱密處失去了聯繫,該如何是好呢?

  我們從生命早期就學著忽視、不信任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們大半輩子都在學著壓抑渴念,過著事事講求效率和表現的外在生活。我們從父母或同輩,在學校或在職場,甚至從屬靈導師那裡發現,別人所希求於我們的,無非是心靈以外的東西,他們不想要屬於心靈最深處的我們,甚少有人要我們活出內心的生命。每當別人有求於我們,要求的無非是我們能發揮的功能。如果富裕,別人會敬重我們的財富;如果貌美,別人會喜愛我們的長相;如果聰明,別人會佩服我們的頭腦。因此,我們已經學會,只要拿出受別人肯定的那一部分,活出精心策畫的生命演出,贏得我們眼中重要人物的接納。我們將自己與內心割離,過著雙重生活。布赫納(Frederick Buechner)在他的傳記作品《傾吐祕密》(Telling Secrets)裡講到這種現象: 原初那個閃亮的自己被埋藏得過深,已經很難活得出來……我們反倒隨著世界的形勢,戴著自己其他的各種面貌而活,像穿衣戴帽一樣。

  由外觀之,我們的生命有一則外表的故事,是每個人看得到的生命:工作、遊玩、教會、家人、朋友、支付帳單、年紀逐漸老去……。外表的故事就是經我們塑造、多數人認識的身分。在外表身分上,繁忙取代了意義、效率取代了創意、功能性的人際關係取代了愛。我們根據必須(我必須做這、做那)而非渴望(我想要做)過著外在生活,讓管理取代了奧妙。 就我們想要為善的渴念來看,外在世界依然有著靈性的層面,只不過與神的交往已被「為神而做」的活動取代了。外在世界沒有時間思考深度的問題,只要策畫得好,人生沒有什麼處理不了的事……除了你的心以外。

  內在生活、心的故事,是我們深處的一方天地,是我們的熱望與夢想、恐懼與最深的傷口所在。這是見不到的生命、內裡的奧祕,亦即布赫納所謂「閃亮的自己」,是不能以經營企業的手法來管理的。我們的心對規條或計畫沒有反應,不尋求效率,而是尋求熱望。藝術、詩、美、奧祕、狂喜,這些才能觸動我們的心。我們若要與心溝通,就必須運用這些語言。這也是耶穌何以用故事與問題與人交談,因為祂的心願不是單單挑動人的知識,也要能捕獲他們的內心。 其實,我們若願意細聽,天上的高華情愛,藉著我們的心,分分秒秒都在呼喚著我們;在風中耳語,藉著朋友的笑聲邀約我們,也藉著我們心愛之人的一個碰觸,向我們招手。我們在自己喜愛的音樂裡聽見、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感受到、在海邊落日餘暉下捕捉到那天上的情愛。甚至在個人的巨痛當中——孩子生病、婚姻破裂、親友過世——也目睹這情愛的存在。在這種種經歷中,隱約有什麼在呼喚我們,在心底深處激起難以撫慰的渴望,喚醒我們渴求親密、渴求美、渴求歷險的心願。

  這種渴念是人類最具威力的性情,能推動我們尋求意義、尋求整全、尋求真正活著的感覺。不論我們如何形容這種渴望,這都是我們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生命的熱誠。呼喚我們的聲音,正是神自己的聲音。 如果與心失去了聯繫,我們就聽不到這聲音。

  世界上每個人真正的故事,不是可見的外在故事;真正的故事是人的心靈旅程。耶穌知道,人如果只活出外在的故事,就會逐漸喪失內在生命的軌跡,而這正是祂想盡辦法要挽回的心靈生命。事實上,耶穌是針對當時最虔誠的一批人,發出「失喪內心」的嚴厲警告。 與心靈生命失去聯繫的人很可悲;但是,有些人曾經聽見心底的呼喚、知道這是拿撒勒人耶穌的聲音,卻失去了生命的聯繫,這就更為可悲。我們或許記得祂邀請我們活出原本以為早已喪失的美麗、親密、精采的生命。有些人則覺得,當耶穌發出呼喚,就好像有生以來第一次找到心靈的故鄉。我們以信、以望、以愛回應,並且開始了所謂的基督徒生命之旅。我們發現有神為伴的世界,每一天都像是一場新的奇遇,只等待你用心去體會、發現。◆(本文選自《永恆之戀》,雅歌出版社出版)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