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74期】2011年11-12月出刊

本期目錄:
百年月夜的雙島側記
香港視角下的辛亥百年
三個蘋果的故事

「老化」而不能「深化」的華福運動

巴克禮的遺澤
從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發回望去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優勝美地——《25550個感恩》文選
罪與罰
 

曠野藝文罪與罰

◆黃友玲

「罪與罰」是杜思妥也夫斯基奠定世界聲譽的代表作。書中敘述一個窮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在彼得堡租屋,罹患憂鬱症的他由於情緒的焦躁,加上錯誤的動機,一步步走向犯罪之路。他的理性說服他自己,殺死那個貪婪的老太婆乃為社會除害,還可解決自己生活的困境,沒想到這個罪行竟使他的靈魂備受煎熬,彷如千刀萬剮。

後來他認識一個女孩,名叫蘇妮雅,她靈魂之純淨深深地震撼了拉斯柯尼科夫,女孩的信仰至終帶領他走出黑暗,迎向光明。全書架構嚴密清晰,文字簡潔有力,情節高潮迭起。

背景

十九世紀的俄國,貧富不均、執法不公,窮苦百姓求告無門,許多年輕人鋌而走險、作姦犯科。

小說一開始,拉斯柯尼科夫因種種原因,心中浮起殺掉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的意念。這個意念時隱時顯,但自己的困頓以及社會不公都成為他冠冕堂皇的犯罪動機,更詭異的是殺人計畫預備過程出奇地順利,這點點滴滴都鼓舞著拉斯柯尼科夫繼續走向罪惡。

一切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拉斯柯尼科夫終於拿起斧子從背後砍死了那貪婪尖刻的老太婆,作者細微地描寫主角殺人的過程和殺人後的驚慌,效果逼真,張力無窮。

作者

作者杜斯妥也夫斯基(Feodor Dostoevsky, 1821∼1881),十九世紀俄國寫實主義作家,著有《卡拉馬助夫兄弟們》、《賭徒》、《罪與罰》、《白痴》、《附魔者》……等,被美譽為十九世紀俄國三大文豪之一。

杜思妥也夫斯基年少時遵從父願進入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但終因不喜歡工程,轉而專事寫作。

他的首部小說《窮人》完成後,就受到當代文評家別林斯基的稱讚。杜思妥也夫斯基生命中最特別一提的是,他曾因參加革命小組,反對農奴制被捕而判處死刑,但就在臨刑前,忽然傳來上層赦免死刑的消息,後來他被改判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經歷十年的流放,一直到1859年才重返聖彼得堡。

歸來後的杜思妥也夫斯基因為經歷生死關頭,對人生有了深刻的體會,面對當時的時代與社會,也有了新的眼界,這使得他的創作更上層樓。特別是流放的歲月,讓他看穿人性,他發現人性就是不斷地在善與惡、升高與沉淪、自尊與自卑之間拔河。

杜思妥也夫斯基長於心理分析,尤其是罪犯病態心理分析,特別細膩獨到,彷彿他可以洞見罪人的內心世界,對犯罪的動機與行為瞭如指掌。

高爾基在嚴厲批判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哲學觀點時,也不得不由衷稱他是「最偉大的天才」,他聲稱「就表現力而言,可能只有莎士比亞堪與媲美」。

情節

拉斯柯尼科夫,一個懷抱理想的法律系大學生,為貧困所迫,典當了身邊所有的物品,而掌管當鋪的老太婆百般刁難、極其苛刻地對待他,每次只願意付極少的代價來收購,如此殘酷的行為,使拉斯柯尼科夫心生恨意。

此時,走投無路的拉斯柯尼科夫忽然接到母親的來信,信上寫到為了他的生活,母親將僅有的養老金做抵押,並提及他擔任家庭教師的妹妹杜妮雅為了幫助哥哥,向雇主史比杜里凱洛夫預支了六十盧布薪水,這使得那卑鄙的男人有機可乘、處處糾纏,造成了雇主太太與杜妮雅之間的誤會,雇主太太四處毀謗她,使得這對母女倆連教堂都不敢去。直到雇主史比杜里凱洛夫良心發現,為杜妮雅提出證據,證明她是無辜的,他太太才向眾人宣佈杜妮雅的清白,一切過錯都在自己丈夫頭上。

後來有一位年輕人魯金向杜妮雅求婚,杜妮雅為了供應哥哥生活費,便答應了對方的求婚。

拉斯柯尼科夫看完信之後,內心激動不已,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妹妹為了支持他,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他實在痛苦極了!忽然間一個意念閃過他的腦海:何不殺了那當鋪老太婆,捲款而逃!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最奇怪的是,當此意念一出,拉斯柯尼科夫進行任何預備動作都順利極了,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例如當他要去取斧頭時,「他從凳子下把它取出,……把它緊縛在活結中,兩手插進衣袋,走出房門,幸而沒有人看見。『人到困窮時,鬼也會相助。』他帶著勝利的微笑自慰著。這個好機會使他精神興奮。」……「他很僥倖,一切都很順手,那時候,一切於他都相當方便。」

只有一個意外,就是在他殺了老太婆之後,正巧老太婆的表妹闖進來,他為了保護自己,只好殺人滅口。

原本就有憂鬱症的拉斯柯尼科夫,在一連殺死了兩個人之後,精神便陷入了極度混亂焦慮的狀態,後來竟一病不起。

在這段情緒極端不安的日子裡,拉斯柯尼科夫不斷為自己的行為找出合理的解釋,他始終認為自己是為了社會利益去剷除一隻吸人血的虱子,他所持的理論是: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是有必要踏過屍體和血泊的。只是當夜闌人靜時,他的良心備受煎熬與控告,令他痛苦萬分、生不如死。就這樣,在他自定的理論和內在的良知相互拉扯之下,他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的瘋狂之中。

偶然間,他認識了蘇妮雅,這個善良的女孩為了家中生計,犧牲自己,淪為妓女。經過一次長談,拉斯柯尼科夫驚訝於蘇妮雅心中對上帝的信靠與仰望,從她身上,拉斯柯尼科夫強烈感受到一個苦命女因著信靠上帝所散發出的光芒。

拉斯柯尼科夫終於在蘇妮雅面前,完全開放自我,坦承行兇,並抒發出積壓已久的內心情緒。他承認他犯罪的真正動機是為了個人利益,而非為了他人的幸福。當他徹底認清這點之後,整個人幾近崩潰。

在蘇妮雅的鼓勵之下,拉斯柯尼科夫終於決定自首,他走向警局,勇敢地接受法律的制裁。後來他被判處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八年,蘇妮雅也與他同行,並以裁縫維生。

起初拉斯柯尼科夫對蘇妮雅態度粗暴,因為每次見到善良的蘇妮雅時,他便感到自慚形穢、無比羞愧。直到蘇妮雅大病一場,幾乎喪命,他才發現自己多麼愛她!多麼不願與她分離!他終於決定以深摯的愛情,來補償她所承受的一切痛苦。

故事最後,拉斯柯尼科夫再次將蘇妮雅送他的新約全書拿出來,那時,在他的腦海裡閃過這樣的意念:「難道她的信仰不能成為我的信仰嗎?」蘇妮雅的信仰深深地影響了他,他終於走出了罪與罰的深淵。

思想

意念、意念、意念!人的思想帶出行動,人的行動帶出結果,而結果就是我們的命運。

從一個意念開始,拉斯柯尼科夫步步走向罪惡,弔詭的是,一切都出奇地順利。這使得他更加肆無忌憚地向前挺進。這代表甚麼?當人執意要去做一件事時,順利代表的是甚麼?代表上帝允許,還是魔鬼相助?若有攔阻,又代表甚麼?是上帝不悅,還是魔鬼輸盤?這一切都可以解釋,從任何角度都可自圓其說,重點在當人執意要去做某件事時,甚麼也攔不住。

自拉斯柯尼科夫起意謀殺那一刻起,這個意念的拔河就在他的靈魂深處進行。要殺嗎?還是不殺?外在的順遂不能代表神鬼的同意,一切都只有己意,一旦自己的意念萌芽,理性與感性,甚至靈性都必完全降伏,人之任性由此可見一斑,人的慾望終會得勝。意念帶出行動,而行動至終決定命運,命運就是我們的終局。可不慎乎?

以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常會思考何為上帝的旨意?何為我們的私意?何為放下己意,唯遵主旨?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足為殷鑑,一個人尋求上帝的心意,若非真正地回到上帝的面前,回到上帝的旨意裡,一切都朝向自我中心、自我滿足而前進,因為當人聚焦在己意時,天地人事物都可以被解釋,一切都為自己的「想要」效力,人永遠聽不見也看不見上帝的終極心意,人以自己代替了上帝,這就是人的悲劇。

悲劇人生只有回到上帝面前才有轉機,罪與罰是人類宿命的方向,人唯有在基督耶穌裡才有可能破解咒詛。

書末,拉斯柯尼科夫的腦海閃過這樣的意念:「難道她的信仰不能成為我的信仰嗎?」意念!又是意念!因著這個意念,他帶出了行動,行動帶出了結果,他終於走出了罪與罰的深淵。

(作者為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人)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