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60期】2009年7-8月

本期目錄:
路險才知馬力,風雨方見真情──台灣八八水災省思
真善美之旅──初訪〈耶穌共融社區〉
讓我們在基督裡合一──耶穌共融社區(The Community of Jesus)簡介

上帝子民的聲音──〈愛俄拿〉(Iona Community)聖歌的精神

讀者回應
台北〈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觀想
艾利斯島上的天空
 

 

曠野藝文台北〈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觀想

◆劉芬

「你龐畢度了嗎?」電視廣告裡一直不斷地放送,不斷地提醒,遠從法國渡海而來的「龐畢度中心收藏展」,你怎麼還沒參與?人的惰性總愛拖延至最後,我還是在展期結束的前兩天才到北美館。

「光」開啟美麗序幕

常有從事文字工作的朋友說,上帝在西乃山上用手指在石版上寫下十戒後,就此開啟了文字的先頁。但我常在觀賞藝術展覽時想起創世記,其中對於上帝創造了光,也從此為祂所創造的美麗世界拉開了幕簾——「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創一:3?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創一:14?15)這光照亮了世界,打開了人的眼睛,視覺欣賞就此展開。上帝造了光,人們也就急欲將所見的美麗,藉影像、畫布保留下來。光的感受對藝術創作者的影響,由早期重視裝飾華麗的畫風,忽略了樸實面向的「光」與「色」。當人們發現其實物體的形態在視覺上會因光線的關係而有所變化,以這樣的想法發展出來的印象派,畫家把光的輝煌、色的亮度與純度加以強調,一如眼睛所見地去畫,注重光與色的描繪,不重視外形的描寫。由印象派對光的詮釋,而開啟各種畫派的創意與可能性,積極強調個性、展現風格。

藝術創作詠嘆造物者奧祕

穿過北美館透著陽光的展覽走道,跨進展覽場時,首入眼簾的二十四隻毛茸茸的綿羊,其中有十四隻卻沒有頭。羊的本性跟隨性很強,沒有頭的羊像極了沒有方向的人,有頭與沒頭的若未圈在一起,沒有頭的會如何迷失呢?1924年佛朗索瓦-札維耶.拉拉尼,竟有這麼具時代感的作品。

本次展覽中有幾幅畢卡索的作品,這位個人生涯與畫作都同樣精采的畫家,作品在拍賣市場中常創下天價,想要見其真跡,除了付上高額的機票旅費,就只能在畫冊裡或影片中過乾癮。在《琺瑯鍋》之前,我刻意趨近,看到畫作裡厚重的筆觸與濃烈的顏色,雖是生活靜物的普通題材,讓人的感受卻是那麼強而有力。另一幅《躺著的女人》,則透過圓潤而溫暖的線條, 讓人充滿綺想。鮮豔對比的紅與綠,讓人的眼光隨著線條在畫面上一同流動,整幅畫充滿了甜蜜的愛情,就像雅歌書裡所詠嘆的:「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內。」。

所羅門王在傳道書論到萬物的時序:「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特別在葛蘭.布朗《結構與道德》這幅作品中透著詭異的氣氛,畫面中的肖像被一朵朵描繪精緻的菊花所取代,菊花在傳統上是用於裝飾墳墓的花,布朗用灰暗的顏色搭配色彩明亮的菊花,充分展現出對於生死對比的衝突感與反思的意涵。

夏卡爾,這位生命充滿波折而情感豐富的創作者。因為念舊,所以常把家鄉農村的雞、牛、村景帶入畫中;因為信仰,所以天使、彩虹、教堂、十架也常出現;因為深情,與妻子的幸福身影便現身畫布中;但歷經喪妻之慟後,畫面也顯得抑鬱。夏卡爾常使用許多象徵性的圖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對生命美好的熱愛與對逝者的哀痛,觀者都可以直接感受。他的作品常是我臨摹的對象,透過筆觸、色彩、圖像等多樣的組合,充滿戲劇性,與我常需要搭配文章而繪製的插畫元素不謀而合。夏卡爾是個用畫布寫心情的高手,因為他自己就是畫中主角,用畫筆低吟著自己的故事。

在勒卡別墅的窗前,上帝僅在一棵杏樹上就展現造物者巧妙的時序安排與精心策畫的美麗。隨著四季的更迭,許多畫家也都癡迷地記錄每一段景致。對於普羅旺斯波納爾的《杏樹開花》,查爾斯.泰瑞斯曾提到:「沒有一棵樹像這棵杏樹一樣恣意放肆。波納爾又再度以滿腔熱情、激情將杏樹入畫。」 這幅畫也是整場展覽中,我最想買一張複製海報的作品,原作色彩明亮,畫中整棵亮白色的杏花,從遠處觀看好像仍不停地在綻放,又像雪花片片充滿動感;讓觀者彷彿也隨著波納爾置身於勒卡別墅裡,看著窗外,享受這個生意盎然的春天,讚嘆造物者的奧祕。

馬諦斯這位常生活在我們周遭的藝術家,小到筆記本、窗簾、壁紙、地毯??都有他的影子,《大洋洲.海洋》這件大幅亞麻布掛毯,讓聖經先知所描述的「?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尼9:6) 趣味盎然地展現在牆上,簡潔的拼貼透過充滿趣味的排列,裝飾性十足。另一幅《大幅紅色室內景》,則是一件讓人很難不被吸引的作品,整個火紅的房間,黃白青綠的裝飾,看似筆觸動感隨性,細細觀察卻非常豐富細膩,畫中兩幅方形的畫對襯著流線的桌椅地毯及瓶花,不得不佩服畫者的精心設計,這樣的作品擺置在任何地方,都很難忽略它透出的熱鬧聲音。

專注與專業創作傑作

出埃及記裡以色列人建造會幕的過程中,上帝特別啟用許多具備專業恩賜的人——木匠、鐵匠、工匠,但其中繡製帳幕時,使用的人是「巧匠」。 既謂「巧匠」,勢必為工藝精湛、技術出眾。這群人在製作時身心靈狀態都一定被預備與要求,直到上帝直接指定色彩、限定素材,使製作品達到上帝的標準與要求。

《藍色二號》是米羅一幅讓人讚嘆的作品,米羅在創作時自己說道:「這幾大幅藍色作品,花了我很多時間,不是花在畫作上,而是花在思索。我的內心很緊繃,??有點像舉行宗教儀式之前的準備工夫,??等我準備好了才開始畫,我先畫底色,全都是藍的,不過不像是大樓粉刷,光是把顏料全都塗上去,刷子的來回、手腕的力道、呼吸全是工夫。底色上得很完美,我才能繼續畫接下來的部分。」端詳藍底色豐富的層次,擬想著米羅全神貫注的上色模樣, 這麼簡單的畫面卻展現極大的張力,那對藝術的熱愛與對專業投注的心力,也是極致工藝的展現。另一幅《夜裡的人與鳥》,寬637公分高275公分,在看見原作時才感受震撼,這麼大的作品卻要展現相當的層次感,在畫作前由遠而近的走動,看著巨幅的黑色漫過眼前,就像黑夜逐漸籠罩,帶著利勾的巨獸與鳥展翅疾飛驚悚,可以想見1893年時,米羅用盡全力於畫布上使勁地揮灑,全心全意投入的專注,那是在畫冊裡看不出的。反觀現在大圖數位輸出製作非常方便,相較之下就越覺得這些大師執著於創作時的精神多麼可貴。

坐在展覽廳的休息椅上,人潮跟著陸續湧入,能在台北遇見法國龐畢度的藝術名家,作品裡有這些畫家的生活、愛情、思想與態度,讓人驚喜、溫暖,也有反思。在我的想法裡,畫家們以各種眼界與創意,描繪出造物主展現在萬物中的美麗姿態,就像詩人對上帝所言:「我心裡湧出美辭;我論到我為王做的事,我的舌頭是快手筆。」(詩篇45) 而美辭都成為畫,每一份感動也就是讚美。

(作者為資深美術設計工作者)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