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基督徒的行動與信念雜誌
思想文化/社會評論/弱勢關懷/文學藝術


【曠野153期】2008年5-6月出刊

本期目錄:
企業.社會.責任
真誠、睿智、良知、黨性
從林昭到胡佳─關心中國人權

步向簡樸之路

從歷史源流看「聖召」
納尼亞國度探祕
"Kwanzaa",黑色的尊嚴
選擇讓婚姻成為祝福
捲起袖子走下去
停泊

 

號角企業.社會.責任

 ◆ 蘇南洲

  自70年代國際霸權思維開始受到強烈挑戰,伴隨著反戰與人權運動的風潮,牽引出文化、社會與環保,甚至科學各領域諸多如「尋根」、「獨特性」、「相互主體性」及「多樣性」等主張被一一提出與倡議,至今40年間,可謂風起雲湧,百家爭鳴。



  近10年來,由於電腦網路的超強發展,快速打造出資訊全球化的直通車,連帶地促成經濟、資本及各類資源的全球化,進而提早體現「地球村」生命共同體的落實。 在從前,社會服務或慈善救助大多屬於富人的專利,在「無商不奸」的重農輕商傳統觀念中,企業家若是錢賺多了,能夠多少拿點出來照顧員工、敦親睦鄰,就算大善人了。這和日前坊間多所談論所謂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i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意思有些接近,帶有一點道德勸說的味道,比較缺乏法律強制與經濟誘因的力度。



  近來,在能源與糧食供應日益緊張的大環境下,「綠建築」與「綠都市」蔚然成為工程建設的新思維指標,而「節能減碳」與「社會責任」等公益訴求,已成為企業持續發展之實際利益與品牌形象的雙重價值,亦即轉化出「社會責任企業」(Social Responsible Corporation, SRC)或簡稱「社會企業」的理念,此乃企業在創始之初,即以提供優質勞動條件,不從事非道德產業(如軍火、賭博、菸酒及污染)及違反普世價值行為(如人權及性別平等),共同維護人類及社會長遠利益(如環保及倫理)為企業信念,所進行之經濟產業行為組合。進而吸引社會認同,吸收「社會責任投資」(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ing, SRI)甚至聚合而成「社會責任基金」(Social Responsible Fund, SRF,如歐美之Winslow Green Growth Fund),以得到公部門資金(如勞退基金及哈佛等各校的校務基金)及民間法人資金的認同性投資,這類基金因所投資的企業相當重視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性,所以十分適合長期投資且獲利不輸大盤,甚而亦成為社會更堅實的基礎,形成社會與企業的交叉良性循環,有助於社會的建構願景與長遠發展。



  40年前,解放神學大師Harvey Cox(1929-)在其名著“The Secular City ” (Collier Books, 1965)一書中提出「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的關係,力倡道德的人及教會應該與不道德社會採取持續抗衡行動,而其社會之所以不道德,跨國企業亦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如今,若作為現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體,已認清道德與責任乃其長期獲利不可或缺的要件,那麼個人/企業/社會,便具備攜手同奔「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的機轉與條件,這樣的知識/資源/力量一旦匯流成河,相信美善國度的來臨則不遠矣。◆

 

 

 

 

 

 

 

 

 

 

 

 

 

 




服務電話:(02)2363-5616
Email: cap@cap.org.tw,劃撥帳號13595242戶名 「基文社」
本站台資料為版權所有,非經同意請勿作任何形式之轉載使用